3月3日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和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作客中国教育新闻网,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高海涛摄
本网讯(记者 张贵勇)“作为大学校长,最重要的不是做出怎样的承诺,而是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措施对学校发展是否有益。衡量大学校长的标准,也应是看其是否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否真正关心学校的发展,以及能否给广大师生创造职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日前在中国教育新闻网视频演播室进行的教育部公选校长视频访谈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等三位校长对教育部公选校长及当前大学校长的职责发表了看法。
此次视频访谈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共同主办,参与访谈的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分别道出参加此次公选的原因以及公选背后的故事,并交流了跨校任职和本校任职的差别、大学校长职业化、海外经历对校长拓展视野的意义、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目前大学章程的制定情况等问题。
在张欣欣看来,公选校长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大学师生行使民主权利的一个平台。从教育部和高校层面讲,公选校长实际上扩大了教育部和高校对于选拔干部的视野,增添了一个人才选拔的新途径,对提高干部选择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徐安龙认为,公选校长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参与公选的高校师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有助于提升备选校长的威信和凝聚力。同时,公选校长也是教育部党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之一。同时,公选校长为高校人才资源配置开辟了新渠道,对于未来遴选更优秀的大学校长提供了新途径。
关于大学校长的职责问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认为,大学校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学管理上,而不是去做相关的专业研究。从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来看,大多数大学校长首先是一个学者,然后要有行政管理的经历,这样才可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校长应该怎么做。
相关链接:中国江苏网:三位公选大学校长作客中国教育新闻网谈干部选拔
责编:张姝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