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冯会玲)“北科大未来将建设世界冶金材料的教育科研中心”,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纪念活动上,校长张欣欣强调,这将是北科大未来的奋斗目标,这也正式基于“中国还不是世界钢铁生产强国、更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国情确定的发展方向。
受研究领域所限,北科大研究生院的学科发展也屡屡面临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北科大的优势学科在于材料、冶金等重工业领域,而这些领域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属于“夕阳产业”。北科大副校长谢建新认为,这是公众的误解。“一方面,冶金和材料的确是学校的两大优势学科,但这并不是两个单一学科,而是两个学科群,涉及计算机等在内等一系列高端研究领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确是钢铁生产大国,但由于技术装备落后,我们的产品无论从产品结构还是品种效益,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这正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努力。”
校长张欣欣也表示,正因为我们还不是世界钢铁生产强国,而要追赶乃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最需要的便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们将“建设世界冶金材料的教育科研中心”定为自身奋斗目标。“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的这一目标定会达成,中国的冶金钢铁技术也将屹立于世界潮流的最前方。”
有着30历史的北科大研究生院成立30年来,曾一次次成为勇闯改革大潮的首批“吃螃蟹的人”。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成为国内首批试点建立研究生院的学校之一。
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成为国内首批试点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被批准为首批建立博士后示范科研流动站单位,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按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的试点单位之一,这也为我国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做出贡献。
1998年,北科大以军队单位为基地,开始培养国防建设高层次人才的探索,这些工作也为日后“强军计划”在国内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2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之一,北科大率先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012年,北科大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四大研究总院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这同样是国内高校开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一批。
据介绍,自1998年开始,北科大在研究生培养中,一直实行的是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北科大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谢建新说,研究生论文的所有题目均来自于企业课题,“学生的研究方向就是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每一个课题背后,学校和企业也会共同成立导师组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在毕业后便可以和企业无缝对接,甚至可以把学校团队吸引到企业的攻关中,这样的培养模式实际上也架设了一个联系高校与企业的共赢平台。
在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9年全国一级重点学科排名中,该校冶金工程专业和科技史专业排名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二、矿业工程排名第三,这样的成绩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而在另一项直接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北科大近几年共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
北科大为期4天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会暨研究生建院30周年纪念活动围绕“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推行以提升实践创新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等议题,召开了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与总结会、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题讨论会。
相关链接: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4/0426/23/9QPU4PUQ00254TI5.html
日期:2014年4月26日
来源:央广网
(责编: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