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是柯俊院士的百年华诞。柯先生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学家及科学技术史学家。我是柯俊先生学生的学生,受到的大多是先生的“不言之教”,而离开越久,越能感受先生对我的影响。
1989年我被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录取,那时柯先生已过古稀之年,迎新讲座上柯先生鼓励我们继续深造,当年金物招本科生21名,研究生22名,这在那个年代是罕见的。金属物理名师众多,但每位老师提起先生都肃然起敬。由于先生的言传身教,金属物理的学风严谨是出了名的,记得有同学抱怨课程繁重、考试严格,而这为我们后来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7年我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柯先生在迎新大会上批评了只重模拟不做实验的科研倾向,至今记忆犹新。师从柳得橹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先生有了近距离地接触,先生诲人不倦,有时会在校园里站着和我们谈很久。先生一向提倡:科学发现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不能仅依赖于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先生经常鼓励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还要重实践。
柯先生思路很清晰,总能提纲挈领、把握全局。2000年在密云“973项目”的会议间隙休息时,柯先生谈到研究新一代钢的目的,就是在控制产能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对钢铁的需求,现在钢铁产业的形势证明了先生的未雨绸缪、高瞻远瞩。
“父母赐我骨肉,恩师教我树立”,教师肩负着传递文化、思想和精神的使命,因此教育不仅是一种事业,而且是一种传承。我们所有人都称呼柯老为“先生”,感觉这样称呼自己特别光荣,因为我们同根同源,沐先生恩泽,承先生雨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柯先生的精神已遍洒科大校园,融会在“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里,体现在“求实鼎新”的科大校训里!
北京科技大学被誉为“钢铁摇篮”,先生就是最早摇着它的保育员;我们的老师大多是先生的学生,我们的血液中已溶入了治学谨严、一丝不苟的学风。我们深信: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楼只有一时的华贵庄严,而大师的精神如高山耸立,将永久流传!
为了庆祝柯先生百年华诞,柯先生的学生们集体创作了几首诗歌,一副对联,格律难言工整,篇篇包含深情。
贺柯先生百年华诞
其一:(七言)
百年钢铁强国梦,
一世慈柔育人情。
四海贝茵传美誉,
五洲电镜聚良朋。
冶金考古辟蹊径,
材料通识大道行。
金物神州遍桃李,
恩师欣慰笑东风。
其二:(五言)
巍峨山仰止,声名天下扬。
贝茵独创派,电镜首提倡。
金物领航向,钢铁铸华章。
辟径冶金史,贯通材料墙。
百年树桃李,四海共芬芳。
其三:(藏头诗)
祝福说不尽,柯尊高山仰。
先创贝茵派,生辉电镜场。
百千门生里,岁岁业绩扬。
生活很朴素,日夜思铁钢。
快心冶金史,乐说恩师长。
其四:(对联)
春风化雨,沐材料后生学子,灼灼桃李满天下。
流水朝宗,仰冶金北斗泰山,赫赫精神炳千秋。
诗歌撰写参与人:柳得橹、夏洋、王元立、杨余波、陈清、古宏伟、王树涛、李忠义、倪晓青、柏明卓、娄艳芝等。
原文链接:北京晨报(2016年6月23日 第C06版)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6-06/23/content_403599.htm
(责编:孟婍、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