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3日-15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行。这次大赛,我校学生创业团队斩获1项金奖、1项银奖的好成绩,其中,Robits创客教育团队获得大赛金奖。10月29日,《中国教育报》推出《天蓝蓝,双创花儿已竞相开放》专题报道,我校的Robits创客教育教学装备接受了采访,原文如下:
“双创大赛加快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之际指出。
第二届大赛从启动到总决赛,为期七个月之久,其间各项目龙争虎斗,众多优秀项目难分胜负。当大赛尘埃落定时,我们再来回望本届大赛中产生的冠军及金奖项目,从中窥见大学双创的春天——
北京科技大学:Robits创客教育教学装备
专注中小学创客教育
2015年初,当“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成为发展目标,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王端也想做点什么。
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后,王端进行多方位市场调研,发现创客教育装备存在巨大可优化空间。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创立北京格润大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定位,紧锣密鼓开展研发工作。
初期还比较顺畅,Robits创客教育教学装备设计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但,接下来的挑战却扑面而来。
“后期研究、加工及生产得需要一大笔资金,我们资金有限。”王端对那一次遇到的资金难题记忆深刻。
举步维艰,为使项目存活下去,王瑞四处奔走,募集资金。
而此时,团队经过路演、答辩,顺利得到校内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还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办公场地,“学校拯救了项目”。王瑞喜不自禁。
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2016-2017年度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公告,王瑞跃跃欲试,带领团队投入课程开发和招、投标准备工作中。“为了提供优质科技课程,加班加点、通宵修改都成了我们的日常。”王瑞说起。
最终,Robits创客教育教学系列装备问世,内容包括机器人以及无人机试验箱等四大创客教育产品装备以及微型学生机床等创客实验设备,以STEM教学为主线的创客教育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也随之形成。
点评:该项目通过高校科技社团多年积累,将兴趣作业进行产品化,选取适合中小学创客教育的产品进行公司化运作,所有产品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小学创客教育中形成和国外产品同等竞争力。
——创业导师,北京1617科技公司创始合伙人 戴海涛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
星星点灯照亮太空之旅
“520分,全场总冠军诞生。”伴随着欢呼雀跃声,“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气宇轩昂走上领奖台。
“完全没预料到会有今天”,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杨中光回忆这一路创业历程,仍有些出乎意料。
2013年,该校航天学院副教授于晓洲得知欧盟QB50卫星项目正在全球寻求合作伙伴。于是,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主任、该校航天学院教授周军带头成立微小卫星团队,杨中光被选作一员。
“出于对航天领域热爱,我果断加入该团队。”该校在读研究生庞维健主动申请加入。同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孟祥放弃外校保研名额,选择西工大,“为了圆自己的航天梦”。
团队一天天壮大,成了名副其实“造星”团队。项目成果也随之从“翱翔1号”成功研制到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与“长征七号”齐飞太空,是集众智之所在,亦是苦心人终不负。
“为保证环境试验100%成功,20余名学生不分昼夜轮流值班,一工作就是10多个小时。”科研虽艰辛,但研制卫星需要绝对可靠,团队成员一点也不敢马虎。
“我们相信,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一颗自己的卫星。”团队成员周挺掷地有声。
点评:该项目为深入实践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做了很好的尝试,之所以能够获得冠军,不仅是因为它达到了很多人对于双创大赛的期许,也触及了大家对“中国梦”和“航天梦”的期许。
——创业导师,梧桐高创资本创始合伙人 蒋楠
山东大学: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
“机械臂”开启科技之旅
第二代Dobot——魔术师系列一经发布,便成为市场上首款在开环结构上实现3D打印的机械臂。
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高科技,如此博人眼球?
作为越疆科技CEO,刘培超在大赛中揭开内幕。
随着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逐渐被国人重视,高校研究机构或推行K12基础教育机构的硬件设备呈现出青黄不接的难题。
201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刘培超决定离开中科院工作岗位,和校友组成“Dobot”团队,开启“魔术师机械臂”的创业“不归路”。
科研要在反复实践中完善和修正。“最难也不过是把汉堡套餐当年夜饭。”刘培超带领团队不顾一切地投入“魔术师机械臂”研究。
终于,2016年9月,其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高精度四轴消费级桌面智能机械臂“越疆魔术师”一经发布预售,即受到教育界关注。
“它针对编程启蒙教育的学生,即‘小白用户’,以砌拼图方式实现编程。越疆的目标是寓学于乐,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刘培超对产品要求近乎苛刻,又将“魔术师机械臂”完善为可以充当孩子科技启蒙的老师。
点评:工业2025的实现有两个痛点,一是如何替代人工,二是如何更高效地替代人工。该项目在消费级领域得到技术和产品的验证后,为制造业提供了精准而高效的升级版应用场景,提高中国产品生产效率且更具工匠精神。
——创业导师,得厚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伟民
清华大学:LinkTravel-基于新型公交电子站牌
智慧交通服务民生
公交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出行方式,其存在效率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近些年又受到滴滴等共享经济出行服务巨大冲击,发展智慧交通迫在眉睫。
“开发智能公交智联卡系统,不仅能对车辆到站信息实时跟进,通过卡块整合,还有望实现公交卡及银行卡等一卡多用。”清华大学学生唐韬然和同学从民生角度出发,为智慧交通谋出路,即建立基于新型公交电子站牌的商业与大数据服务系统。
“博士刚入学,我和同学一起完成基于大栅栏商区公交站的商业服务设计,尤其在创设智联卡过程中,收获很大。”该校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学生王凯平基于前期科研创新基础,对该校美院工业设计系学生李丹阳“设计创新源于用户使用场景、需求以及反馈等角度”的想法很认同。
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学生张军则看到:“设计和技术融合要秉承‘设计为民生’理念,创造新服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正是这种交叉学科交流沟通氛围使然,奠定了该项目研发契机。
点评:该项目作为共享平台中的被带动者参与其中,充分实践和学习,最终成长为共享平台的合伙人。对于大学生而言,此种创业实践属于跨界创业模式,是一个高效而理智之选择。
——创业导师,泰有、泰益基金创始合伙人 孙焱
福州大学:“北斗导航系统”
卫星联通无限可能
9年时光,是同学,亦是创业战友。
2006年,余之喜与杨华炜结识在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又同在一所学校读研。多年深厚友谊,形成最默契创业伙伴,2人合伙成立电子工作室,为浙江义乌等地电子厂商提供核心模块设计开发服务。
“但这只是小兴趣,和我们心里想的事业差距很大。”杨华炜渴望找到一份能真正实现个人抱负的事业。
此时,研究生导师苏凯雄教授看中了他们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推荐其负责省科技重大北斗专项项目中北斗射频模块的研制。
两人似乎找到了事业方向,停掉工作室,组建北斗团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该项目中。
由于卫星导航高投入和涉密性质,资金和市场准入问题成为其团队创立初期面临的重大难题。“学校有创业孵化基地,会给予创业团队各方面帮扶。”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少平提供了有效建议。
有了学校作后盾,两人更全心投入产品研发。“有时半夜一两点有思路,就立马穿衣进行研究;有时凌晨3点起来,调试产品。”4个月时间,两人吃住都在实验室。
“好在吃过的苦终换来最好的产品。”该团队研究的“北斗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及导航等服务,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点评:该项目将国家级北斗军工技术转成民用并在细分市场形成领先优势,更是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摆脱对西方列强依赖,形成独立自主创新品牌的有效尝试,更具有普惠意义的是,该军转民技术让普通民众享受了科技创新成果。
——创业导师,上海太冠资本创始合伙人 孙捷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9日 第03版)
(责编:孟婍、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