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考过后一周,考生们在估分后,最关心的就是心仪的高校今年是否实行大类招生?有无新增专业?国际化专业有何亮点?昨日,北交大、北科大、北邮大、北林大、北化工大学举办联合高招咨询活动新闻发布会,为考生及家长带来最新招生政策解读。记者注意到,大类招生、录取零调剂、入学后转专业零门槛成为上述高校今年招生的新亮点。
北交大
报满6志愿且不重复 有望实现零调剂
北交大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今年,北交大在京计划招生183人,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培养,本部新增交通运输(民航运输)及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办的交通运输2个专业(方向);威海校区新增工商管理和会计学2个文理兼招专业。同时,给学生提供转专业、跨专业(类)辅修及修读双学位的机会,部分投档成绩高排位考生在转专业和大类分流时有机会享有优先选择权。
本部和威海校区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方合作院校均为英语国家高校,外语单科高考成绩须不低于满分的70%。文科试验班类(语言与传播)、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国际班)专业原则上要求外语单科高考成绩不低于满分的2/3。
2017年,北交大在京普通类专业招生录取中,对填满6个专业志愿且不重复的理工类考生,如果符合录取要求,将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不调剂。2016年,学校70%以上的北京理工类考生录取至第一专业,今年将继续着力提高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文史类有三个招生专业,考生只要填满3个专业志愿且不重复,将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
北科大
转专业“零门槛” 特色班出路好
北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今年,北科大在京计划招收195人,与去年一致。在继续执行100%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即考生填满6个不同专业进档后,体检合格,则会被录取在所填的6个专业内。同时,推动大类招生改革,全国26个招生专业里有11个大类调整2017版教学计划,制定了以学生需求为本的专业分流政策,学院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参考在校成绩和高考成绩;继续执行“零门槛不设限”转专业政策,转专业成功率超过80%。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双学位,第二专业及辅修专业。
在特色班方面,北科大精心打造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在理科试验班中,前两年排名前50%的学生都能本硕博连读。在工科试验班,整体深造率超过80%。材料国际班则不单独招生,学生被录取后在第一志愿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同学中选拔,每年选拔30人。同时,该班每年有70%毕业生出国深造。黄昆班,则从全校大学二年级的理工科学生中选拔,50%毕业生可直接保研到中科院,整体深造率高,2016届达到100%。
北邮
新建网络安全学院 打造信息“黄埔”
北邮大招生办主任郑超伟:今年,北邮在京招生计划为290人,与去年持平。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专业,全校招生专业里有8个大类招生专业,大部分专业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北邮艺术类专业取消校考,采用省考成绩。转专业政策重大调整,往年需要排名前10%,今年则实行“零门槛”转专业,学生有两次机会申请。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每人最多一次转成功机会,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不可转专业。
2011年,北邮组建了“叶培大学院”,后更名为“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从大二在校生中挑选部分优秀学生组建逻辑实验班,依托我校优质的科研教学资源,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采取导师制、个性化、开放化、动态管理等特色培养方式,深入探索并实践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项目训练,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2015年两届逻辑实验班学生保研率均超过70%,2016年逻辑实验班学生保研率更是达到80%,另有20%左右的学生放弃保研资格出国留学。
北林
5个梁希实验班 选拔转专业人才
北林大招生就业处处长任强:今年,北林在京招生总计划约260人,招生专业共40个,其中包括含7个大类招生,调档比例为105%以内,专业级差暂定3-1-0,在提档和录取进专业时均认可全国性加分。
北林学生转专业有两种分流机制:第一种是入校一年后转专业,第二种是通过实验班的选拔。入学一年后转专业:在同一生源省市,高考分数不低于拟转入专业当年录取最低分数线者有资格提出转专业申请。大一学年结束后,一年级学习成绩名列本专业前三分之一者(含三分之一)可提出转专业申请。通过实验班的选拔:梁希实验班:学校从各实验班所在的学院一定专业范围内分别选拔共135人组成5个梁希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班):选拔20人左右,选拔时间为第二学年初,主要从信息学院2017级计算机类学生中选拔产生。
此外,北林有2个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联合办学专业,分别是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该项目培养模式为“3+2”,前三年在国内,后两年到UBC大学继续深造,毕业授予两个学校相应的学位证书。
北化工
进档零调剂 试验班采用导师制
北化工招生办主任许海:今年在京招生计划数为145人,与去年持平,各类试验班的计划超过计划投放量的10%。北化工在2014—2016年北京市的录取中,均保证了所有进档考生专业志愿零调剂。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和1个机械大类招生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享有多次转专业机会,继续保持试验班等优势学科在京投放比例。
北化工设有3个工科试验班和2个理科试验班,试验班单独设置招生专业代码,只招收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且投档成绩排名达到本省投档考生总数的前50%。试验班采取3+1+5本科—博士联合培养为主,以3+1+3本科—硕士为辅的培养模式。5个试验班均采取导师制,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资深教授担任学生导师,要求将学生作为“学术引路人”引导学生步入学术殿堂。今年5个试验班在京计划招生13人。
文/本报记者 曹阳
原文链接:现代教育报(2017年6月14日 第A15版)
(责编:孟婍、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