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在华外国人谈“中国温度”—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2017-10-17
单位(作者):周明阳 陈颐 朱琳 袁勇

21690550b1eb419b809eb6325bf8b789.jpg

中巴关系研究学者古拉姆·阿里:

中巴各领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本报记者 周明阳

来自巴基斯坦的古拉姆·阿里博士是专门研究中巴关系的学者。在澳大利亚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巴基斯坦的一所大学任教。几次到访中国的经历,让他最终决定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在北京大学3年多的时间里,阿里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获得了不少成果。“我在北大教授关于南亚和乌尔都语的课程,并出版了关于中巴关系的专著,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也是为数不多的从历史的视角描述中巴关系的几本书之一。”阿里说。

阿里告诉记者,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作为在中国生活的巴基斯坦人,阿里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友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两国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密切,中巴经济贸易和文化领域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例如,中巴之间的航班原来一两周才有一班,现在每周超过12班,不仅在北京到伊斯兰堡之间有航班,在两国其他城市之间也有直飞航班。目前,有超过19000名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双边贸易额也从2000年的1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约160亿美元。与此同时,汉语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访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主要机构都提供中文服务,几乎所有领域的合作都在扩大。“与中国的友谊是巴基斯坦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用心呵护。”阿里说。

 

蓝星公司董事、首席战略官奥利弗:

中国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本报记者 陈 颐

“自从加入蓝星公司,中国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现在把很多时间花在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上。”中国蓝星公司董事、蓝星战略及企业发展执行官奥利弗·特莱蒙特·托内尔说。

蓝星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2007年,蓝星公司收购独立出来的罗地亚有机硅部门,但罗地亚集团总部收回了对研发、财务、法务、采购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职能部门的服务支持。奥利弗临危受命,加入蓝星公司,担起重建团队的重任。凭借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和良好信誉,奥利弗通过不懈努力,说服多位在罗地亚身居要职的经理加入蓝星公司,部分重要职位如法务和采购都吸引来了行业内的优秀人才,使得公司得以顺利发展。

回顾多年经历,奥利弗说:“中国员工的学习速度非常惊人,比预料的快很多。不仅如此,中国团队在完成要求后,还在不断进步,目前公司的一些创新和产品都来自中国团队。”

作为一名法国人,奥利弗也是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并积极推动中法、中欧友谊发展。奥利弗说,在法国人看来,中国人努力工作,并热衷投资孩子的教育,“法国人对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不惊讶,因为文化实力强的国家最终都会成功”。

 

美国籍留学生奥林:

见证中国城市文明进步

本报记者 朱 琳

“我住在中国已经5年了,见证了中国很多变化。5年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改变。”青海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国留学生奥林告诉记者。

2012年,奥林来到青海西宁。他说这是第一次来中国时就体验过的城市。奥林回忆说,5年前在西宁大街上,还有很多人随便扔垃圾、吐痰甚至打架,“但是,现在这些现象越来越少了。在西宁,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文明’‘和谐’这些价值观的内涵”。

奥林举例说,有一次他跟朋友去公园,坐在湖边休息时,他的朋友情不自禁地脱掉鞋袜,并把脚伸进湖水中。被公园工作人员看到后,当即制止了他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这跟‘不文明’好像没多大关系,我们只是在享受大自然。但当你生活在中国,并真正理解了‘讲文明’的含义,也就明白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奥林有些感慨地说:“要真正把这些观念变成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见证了西宁文明的进步。”

“西宁不是没有缺点,但如果你更关注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就会更喜欢她。”奥林觉得他生活的城市让他有家的归属感。他在西宁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同时中文水平的日益进步给了他更多勇气和自信。

 

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鲁斯兰: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本报记者 周明阳

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硕士的鲁斯兰来自哈萨克斯坦,自小受到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9年,他来到中国,在美丽的海南岛度过6年时光。本科毕业后,他又来到北京继续深造。如今,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在中国,鲁斯兰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是在海南大学读书的时候,鲁斯兰与漂亮的蒙古国女孩格日乐一见钟情,征得家人同意后两人直接在大使馆领了证,他的女儿索菲亚也在中国出生。鲁斯兰说,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更是福地,在中国生活让他感到无比幸福。

在中国生活了8年的鲁斯兰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我认为这些年中国最大的改变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创新。现在有了各种软件,比如外卖、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寄快递,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鲁斯兰说,他的女儿去年在北京出生,前段时间妻子又在北京的天坛医院做了神经外科手术。以前在海口看病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现在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挂号付款,非常方便。

鲁斯兰在中国收获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他心里,这片土地就是自己的家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像是他的同胞。

 

巴斯夫亚太区总裁柯迪文:

我把家安在了上海

本报记者 陈 颐

在上海巴斯夫浦东基地的亚太创新园内,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中国特别是上海见证的中国经济发展。

2001年,柯迪文在参与设计巴斯夫中国基地时到过上海。当时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人们的生活品质已有大幅提高。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子女的前途而奋斗,中国也一直保持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5年多前,柯迪文被派到中国工作。由于大中华区总部以及一些业务和研究部门的亚太或全球总部也设在上海,上海是巴斯夫在中国和亚太生产网络发展的枢纽,柯迪文也把家安在了上海。这里的方方面面都令他印象深刻:柯迪文喜欢中国人的乐观性格,中国人也比较务实,专注于实际的解决方案。

柯迪文相信,中国未来将会发生更多积极的改变:改革将继续深化,人们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排放和垃圾管理等。中国已经占全球化工生产的三分之一,到2020年中国化工生产将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巴斯夫在中国的投资还将继续稳步增长。柯迪文表示,今后5年,巴斯夫计划在亚太地区投资大约3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将投在中国。

 

澳大利亚籍外教沈大明:

越了解中国就越难离舍

本报记者 袁 勇

对于澳大利亚人沈大明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比他的出生地更加熟悉的地方。2002年,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沈大明来到沈阳,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最初计划只在中国待几个月,但是沈大明发现,他越了解中国,对中国的迷恋就越深,也就更难离舍。

沈大明现在任职于青岛MTI国际学校,这所学校以国际化幼儿教育闻名。从事教育工作,让沈大明对中国教育近年来的变化认识格外清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现在愈发意识到,寓教于乐很重要。填鸭式的教育少了,教育方式更多样化了。同时,在大学教育中,中国的大学以及大学生与国外的大学和大学生有了更多交流机会,这对促进大学教育十分有帮助。”

2008年以后,沈大明一家就一直居住在青岛,对于在青岛的生活,他十分满意。沈大明认为,青岛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沈大明一家人去过中国许多地方,奇美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和丰富的美食都深深吸引着他们。但是,最让他们赞叹的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我们去过许多国家观光旅游,发现青岛和一些其他中国城市都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媲美,现代化水平都很高。中国发展如此迅速,令人称奇。”沈大明说。

 

土耳其籍留学生白振国:

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使者

本报记者 袁 勇

在西安,来自土耳其的白振国算是个名人,被称为“土耳其的马可·波罗”。

2010年,他还是高中生,暑假来到中国旅行,从此“深深迷上了中国”。两年后,怀着对中国的迷恋,他选择来到中国留学,学习中文。

在白振国看来,中国有无穷的文化宝藏。白振国把对中国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他游历了中国西部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51天中国行》一书,他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记录自己在中国的点点滴滴。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白振国认为这是一件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他也切身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影响。“我在西安就对这一点感触很深,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在西安,经常会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帮助老百姓加深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了解。”白振国说。

如今,白振国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希望我的土耳其同胞们能抓住这个机遇,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白振国说。

 

巴西籍留学生高欧:

期待中巴关系更加友好

本报记者 周明阳

有着4国混血的高欧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他似乎与那个热情四射的城市风格并不相符——戴着眼镜,话不多,总是一副认真聆听、认真思考的表情,也许是成长于德国家庭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特点,只有在看足球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出少许激动情绪,证明自己是个巴西人。他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读博,不知不觉间,他已在中国度过了7年时光。

高欧说,自己从小就被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所吸引,但当他了解到中国的革命历史时,他的兴趣又有了新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场革命斗争,不仅重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建立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国家。

2010年,高欧决定申请到中国读书,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录取,攻读硕士。两年后,他又申请读博,在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深造,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七八年间,高欧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专业上,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到了很多知识;个人生活方面,他的女儿在这里出生。

高欧告诉记者,中国和巴西都是金砖国家,本质上追求同样的目标。“作为巴西人,我期待看到两国的关系更加友好,彼此之间有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和人文交流。”高欧说。

原文链接:经济日报(2017年10月17日 第06版: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

(责编:孟婍、李文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