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为由其牵头建设的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其中,所要招聘的杰出科学家入选条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发达国家两院院士及相应水平的高端人才,年龄不超过70岁,薪酬范围为海外全职年薪120-200万。
官方资料显示,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7年10月,是由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北京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
中心设置高通量材料计算设计与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材料服役行为高效评价与预测技术、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数据技术、以及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等5个研究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发布的这则招聘信息称,中心根据任务分解情况,每个研究方向下设若干研究团队,每个研究团队由1名团队PI(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若干成员构成,实行团队PI负责制。中心根据研究人员的层次,设立杰出科学家、讲席科学家、高级研究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四类岗位。
其中,杰出科学家入选条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发达国家两院院士及相应水平的高端人才,年龄不超过70岁,薪酬范围为海外全职120-200万元/年,兼职15-30万元/月;讲席科学家要求为在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讲席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优秀人才,年龄不超过65岁,薪酬范围为海外全职80-150万元/年,兼职10-20万元/月;高级研究员要求为在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副教授及相应水平的人才,年龄不超过55岁,薪酬范围为海外全职60-100万元/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条件为符合国家博士后入站基本条件,在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为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人才,年龄不超过35岁,薪酬范围为海外全职20-40万元/年。
关于薪酬的构成,招聘也有所明确:均指税前薪酬。海外人员的薪酬包含了基本薪酬、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在京交通补贴和国际旅费等的总和。
招聘还要求,应聘团队PI应符合杰出科学家或讲席科学家的聘任条件,全职人员在中心工作时间每年一般不少于9个月。兼职人员每年在中心工作时间原则上为3-6个月,特殊情况不少于1个月。海外兼职人员在中心工作累计满22天计为一个工作月,每次在中心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
澎湃新闻记者在北京科技大学官网查询发现,Gregory Olson、陈立泉、谢建新、王海舟、John Allison、岩田修一、Federico Rosei等专家,曾在去年7月获得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颁发的聘书,高温材料超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为中方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材料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美国工程院、瑞典皇家科学院两院院士Gregory. B. Olsonwei为学术委员会外方主任。
原文链接:澎湃新闻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