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我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葛昌纯院士课题组攻读博士研究生。第次见到葛老师时, 我就与他进行了深人的交谈。进入葛老师的课题组学习后,我对老师有了更深步的认识。 生活上,他简洁朴素、平易近人:工作上,他是一个工作狂人, 在他眼里似乎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80多岁高龄的他至今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材料报国"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在师生关系上,他倡导师生平等。他说:“老师要爱护学生,学生也要爱戴老师。"他提倡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和学习,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包括他自己在内。
爱生如子,谆谆教导。平日里,葛老师经常说: "你们既然成了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的半个父亲。"这句话他不是说说而已。有一次, 一个同学的父亲得了重症,葛老师了解之后,劝导这位同学安心学习,争取早日完成学业,并在经济上给予很大帮助。在每周的学习组会上,葛老师经常会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八字箴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来教导学生。他说: "一个课题组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 "

图为杨乐息与葛昌纯院士(右) 参加2018年世界粉末冶金大会。

图为杨乐彪与葛昌纯院士(左)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第九期钱学森论坛。
反哺家乡,助力教育。葛老师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受其父葛嗣澎先生的影响以及其自身成长经历,他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葛老师对家乡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格外重视。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创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人是葛酮澎先生。2005年葛老师写信给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重建稚川学校和恢复葛氏"传朴堂”的建议,得到批准后投身其中。在回校参观中,葛老师介绍了要办稚川学校的初衷,提出了继承好稚川学校"今日为学,明日为国"的办学宏愿,并为学校教师送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学子们送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祝愿。
老骡伏枥,志在千里。葛老师非常重视科学研究,他希望将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产业化,为国家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身先士卒到处奔波,几乎每月都要出差开会、寻找合作。 当了解到某个地方政府有意愿对科研成果进行投资时,他就会亲自为投资人和当地政府人员讲解技术,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葛老师不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是能够以产品的方式,为国家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这就是我眼中的导师葛昌纯院士。对待学生,他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亲切关怀;对社会,他乐于奉献;对国家,他急国家之所急。已是教耋之年, 导师仍旧奋斗在科研的线,为中国的材料事业持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材料报国"4个字 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生的真实写照。文并图/杨乐彪(北京科技大学学生)
原文出处:《中国家庭报》(2020年9月10日A2版)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