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赋能让思政课更有”料“

2020-12-23
单位(作者):雷灵

9a25943e943afac153905fb3b95064f4.png

提到思政课,常让人联想到一些理论知识。数字化时代,为了创新教育形式,VR教学.在线研讨与互动、读书会...也.走进了思政课堂,让如今的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也有料”。

VR教学赋能思政课堂

“同学们的苹果摘完了吗?

“我们的果子已经卖光啦!

12月15日,一堂以“产业扶贫”为主题的特殊思政课正在北京科技大学智慧教室里如火如荼地进行。戴上VR虚拟仿真眼镜,学生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静的带领下,走进学校定点帮扶的甘肃省秦安县小寨村,针对秦安苹果的销售,进行“电商扶贫”的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助力小寨村的脱贫之路。利用VR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是北京科技大学创新思政课教育的一次有效探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建立了“VR仿真虚拟教学体验室”,研制了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系统等项目。学生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脱贫工作,更能深切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

在线互动

打造“零距离”思政课

当天,利用数字马院——优学院教学平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丽敏,在以“香山精神”为教学主题的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了在线研讨与互动。利用课堂互动APP等信息化手段,刘教授提问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答案选择分布已经实时出现在了屏幕上。针对学生回复的评论,刘教授耐心地启发着学生的思考。

“百万雄师何时渡江?以什么方式渡江?”屏幕上逐一-呈现的清晰时间轴,与适时播放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启和平谈判解放全中国的诚意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而学生们针对“不当官”的黄炎培出任新中国副总理和轻工业部部长这一历史事件发表的看法,则生成了高频词云,实时反馈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据悉,自2016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从“教与学”“师生关系”“教与育”“管与理”四个方面实现“乾坤大挪移”,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施教,进行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

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可以创建在线课程,随时分享图片.视频、文字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设置学前自测、专题研讨、小组作业、期末考试等教学模块;还可以实现在线点名、投票、选人、抢答等课堂互动。学生则不仅通过“学前自测",获得相应的学习建议,定制学习菜单,开展线上自主学习,还可以及时获知课程信息,在线参与互动研讨。团队教师还结合线下理论教学、小班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大大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信息化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堂感染力

当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宋伟也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导读”为题进行示范教学,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巧妙的设计,同时运用直播连线、课堂互动APP等信息化手段,展示了基于“数字马院"基础上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北京科技大学思政课堂如此“有滋有味也有料”,在这背后,是学校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大势,做出的一系列创新与探索。

在谈及“数字马院的建设理念和工作实践”时,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表示,“数字马院”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强化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设覆盖范围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我们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思政课集中备课的‘中央厨房’,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小助手’。”彭庆红强调说。

据悉,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建成全国首家“数字马院”,该平台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整合相关资源,已建成思政课教学云平台、思政课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思想理论动态分析系统、思政课创课实验室、VR虚拟现实教学体验区等。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道路_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目前,学校累计建成思政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四门,形成了一所工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鲜明特色与教改品牌。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