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召开,北京思政金课亮了!

2020-12-16
单位(作者):

12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对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北京市委副书记张延昆等出席会议。

239ac29b84048e37db3acd4ddb4480e2.png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指导委员会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决定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指导委员会将在教育部党组指导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作用。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教育部相关司局,指导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组织专家指导组对思政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当日宣布了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首届成员名单。其中,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担任,副主任由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郑富芝担任,专家指导组组长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担任。

032d06db3a3a96ff7fbc64c9b05ad4af.png

北京开好新时代必修课

全体大会上,北京市、天津市、吉林省、武汉大学、华南师大附中作交流发言。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指出,北京市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办好思政课,市委书记蔡奇等市领导带头上讲台讲思政课,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开到学校一线、抗疫前线,引领带动各部门、各区形成思政工作大格局,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在师生思想深处牢牢扎根。

aa7f773632d71044d134c8d9008f8ffe.png

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定为必修课,共32到36学时,计2个学分,纳入北京高校2020级全体本科新生培养方案,要求全市高校在本学年全部启动开设,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全市57所高校中,已有38所高校在本学期开设,其他19所将在下学期如期开设。

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实践是今年最生动的思政大课。北京市围绕疫情防控开展贯穿全年的“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将抗疫实践作为最鲜活教材。全面开展“我们都是收信人”线上主题班会,联合“学习强国”录制“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17讲,联合北京卫视打造《老师请回答》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40a8ed49ebccd1a960f7ac0d540cc77c.png

北京市还组建高规格学术委员会,高标准建设教学案例库。紧扣首都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一核两翼”、接诉即办、“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等北京实践,编写了12个经典教学案例,在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建立思政课案例教学基地。同时,组织开展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和脱贫攻坚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形成200余项调研成果。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老师在疫情中讲授思政大课,受到全网点赞。北京邮电大学思政课教师裴晓军为了讲好课,坚持三年与学生同吃同住,荣获全校教师最高荣誉“烛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付丽莎把思政课讲出专业情,将思政课讲到央视百家讲坛。

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学校思政课格局深刻变化、事业突飞猛进、成绩可圈可点的五年,格局新了、师资壮了、教学好了、资源多了、影响大了,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十万高校教师努力讲好思政课、三千万大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3cdfd1bb79cd912ed95b1b18adeff816.png

陈宝生强调,教育系统要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就的发展新蓝图,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做到“五个始终坚持”。要始终坚持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坚持战略定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斗争精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德育先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陈宝生要求,实现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一是认识高度再提高一点,紧盯“十四五”发展新蓝图,强化思政课的时代性。二是内容深度再钻深一点,抓首要、抓拓展、抓有效。三是力量强度再强化一点,教师队伍要以专替兼“动”起来、能力素质“提”起来、内生动力“活”起来。四是评价角度再精准一点,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必看思政课。五是布局广度再拓宽一点,学段层面要一体化发展、地方层面要齐头并进发展、学校层面各类型要同步发展。

陈宝生强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加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课程体系,在各学段加强“四史”教育,用“四个自信”有机整合思政课资源、构建教材体系,推进思政课评价改革,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共享一省一(数)品、一校一(数)课建设成果,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落实好,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探秘金课

清华大学

629caba139a856ffb8d6301a6b2d1a47.png

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结合弹幕提问、电脑随机点名、手机答题等形式,现场展示了一堂充满创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说起创新,这堂课不光是将课堂讲授与雨课堂互动模式相结合,在内容上也体现出了问题导向、研究型专题学习和贴近社会热点的特点。冯务中老师整堂课的从7个问题出发,基于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的初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思考,取得很好的效果。师生交流时,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现场“火花四溅”。清华马克主义学院的吴三路同学说,这种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平铺直述似的讲课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思政课讲授之间的距离。

中国人民大学

214f445f52c432996469adce2719f57e.png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与会代表集中调研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现场观摩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与直接领导下成立的首批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其中“高”是指坚持高端,搭建思政课资源平台;“精”是指依靠精实工作,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尖”是指运用高科技手段,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调研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依托教育部、北京市思政课建设平台,增强思政课教学科研辐射引领作用的有关情况。成立五年来,高精尖中心秉承“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共建共享原则,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及北京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上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平台。

据介绍,中心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资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六大功能平台,打造了“名师大家讲党史” “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等一系列品牌项目,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思政课“金字招牌”。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以“接诉即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的典型案例”为题,为大家带来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展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65a8c86be807707e3e3105e53330c8.png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门具有70年历史的、自建校起就开设的必修课“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有了创新的教学形式。在学校航空航天博物馆里,课程负责人杨超教授带领高等理工学院的大一新生们,一起通过一架架具有历史意义的飞机,了解不同年代航天人的奋斗故事和报国情怀。杨超教授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用生动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讲解空气动力、飞行器设计等基础原理,并穿插进中国航空航天历史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等,激发了学生空天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进行了一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展示。她以“两弹一星”精神开篇,从时代层面、实践层面、目标层面,用丰富的案例,从历史看今朝,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北航精神。“思政课不能只是‘顶天’的宏大叙事,更需要‘立地’的具体事实。以北航故事讲中国故事,以北航精神讲中国精神,融情于理,润物无声。”付丽莎说。学校党委书记曹淑敏表示,北航坚持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专业课与思政课交相呼应,共同编织出北航课程育人的多彩画卷。

北京科技大学

1d6bc2fd7bdfc36782d79755066eb3ec.png

提到思政课,常让人联想到一些理论知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难免会有些枯燥和乏味。数字化时代,为了创新教育形式, VR教学、在线研讨与互动、读书会……也走进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思政课堂,让如今的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也有料”。

“同学们的苹果摘完了吗?”“我们的果子已经卖光啦!”12月15日,一堂以“产业扶贫”为主题的特殊思政课正在北京科技大学智慧教室里如火如荼地进行。戴上VR虚拟仿真眼镜,学生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静的带领下,走进学校定点帮扶的甘肃省秦安县小寨村,针对秦安苹果的销售,进行“电商扶贫”的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

利用VR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是北京科技大学创新思政课教育的一次有效探索。为了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更好宣传定点扶贫工作,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建立了“VR仿真虚拟教学体验室”,研制了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系统等项目。学生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脱贫工作,更能深切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

北京科技大学思政课堂如此“有滋有味也有料”,在这背后,是学校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大势,做出的一系列创新与探索。“我们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思政课集中备课的‘中央厨房’,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小助手’。”对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这样表示。

据悉,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建成全国首家 “数字马院”,该平台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整合相关资源,已建成思政课教学云平台、思政课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思想理论动态分析系统、思政课创课实验室、VR虚拟现实教学体验区等。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海淀区中小学

35d2b83fa41b86e7138300aaa786c330.png

在海淀区观摩现场,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介绍了海淀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历程、总体成效和经验思考。她表示,近年来,海淀区通过成立小初高跨学段教研组,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设立“海淀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不同学段的“协同作战”。

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课堂这一主题,来自海淀区大中小学的三位教师,分别以说课、现场课和微格教学等形式,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代养兵通过调查问卷、讲身边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帅将闽宁村的“八宝茶”带到课堂,讲述福建与宁夏结对脱贫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展望2035年的美好愿景,启发学生坚定自信,共圆中国梦。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杨哲以“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解疑答惑,深入浅出地讲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增强理论自信。

中国戏曲学院

bc10a85cd587ef10ba84e42efe380bfe.png

在中国戏曲学院,来自全国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近30所高校的主要领导同志共同交流研讨了新时代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共话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等全程参加。

活动中,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就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教育引导学生砥砺从艺初心、坚定文化自信做了主旨报告。

“戏曲+思政”是中国戏曲学院探索的新形式。现场还进行了艺术名家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教学展示。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戏剧所反映的家国情怀相结合,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授、梅派传人张晶讲授、演绎了经典京剧《穆桂英挂帅》中捧印一场戏,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思政课授课团队成员徐超以红色经典京剧《江姐》为例,讲授了以“守正创新,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的思政课。整堂课上,台下的“同学们”全程认真倾听。一节课结束,大家依然意犹未尽,会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磊分别围绕学校如何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将思政课程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融合,办好、讲好思政课等主题进行发言交流。

原文链接:《现代教育报》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