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科

MEDIA REPORT

2020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做了什么?

2021-03-01
单位(作者):

2020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上交了一张怎样的答卷?

2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布2020年年报,从人才队伍、科研立项、论文发表、产业转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2020年所取得的成就。当中不少数据相对亮眼: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25家,总注册资本近2亿元,2020年度注册公司16家。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组建人才队伍,布局十大研究方向

2020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十大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能源材料、低维材料、先进半导体、新型功率器件、先进制造和装备、超导和信息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指引材料科学创新前行航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之所以能在多个材料学科领域开花结果,少不了背后优质的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人数达798人,当中少不了顶尖科研人才,包括院士1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33人等。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2020年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院校从2019年的3所,增加至18所,包括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全年联合培养研究所人数达到144人。

▲2020年,实验室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共有75项

强化基础研究,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2020年实验室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共有75项,科研总经费达4.1亿元。

基于科研立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材料学科领域科研影响力也不断增大。年报数据显示,自2018年成立以来,实验室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962篇,95%为研究型论文,以学术顶尖期刊《Nuture》为例,实验室在正刊就发表了7篇论文。

光有理论水平还不够,随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有质量的知识产权申请不断增多,目前实验室累计提交专利申请294件,已受理181件,其中已获得授权专利16件。

知识产权不断增多的同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旨在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产业转化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绩亮眼,实验室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25家,总注册资本近2亿元,2020年度注册公司16家。

其中,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实验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0年5月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与东莞塘厦镇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试孵化园区。

回望2020,展望2021。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院长、多孔陶瓷及复合材料团队负责人付超表示:“接下来,在松山湖这片热土上,团队仍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研水平,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将团队的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落地,为松山湖科学城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东莞日报》APP

(责编:孟婍、陈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