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被高校就业工作者称为“最难就业季”,但2021届的毕业生求职也并非坦途。最初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各学校的线下双选会开始较晚,各高校毕业生无法进入其他高校参加双选会,学生投递简历最直接的渠道不畅通,求职难度升级。现在,春招也已慢慢进入尾声,很多依然在求职的学生如热锅上的蚂蚁,纷纷给向我求助。
“张老师,您能帮我看看简历吗?我的简历投了都没有消息……”
“张老师,您方便帮我修改一下简历吗?我按照您建议的改了简历,但还是没有面试邀约……”
“张老师,能和您约个时间改改简历吗?”
简历是求职的开始,本篇文章以问题为导向,看看你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导致简历投递后杳无音信……
没有求职意向
上周给学生修改简历,发现很多简历都没有“求职意向”。有人说“我还没想好要找什么工作”,有人说“老师,我只是没写,等看到招相关专业的我就写”。这些都表达了一种错误的求职认知。
求职的关键是“人职匹配”,那么是人匹配岗位,还是岗位匹配人呢?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如果你足够优秀,一份简历可以让所有企业都青睐,那是岗位匹配人。但大多数应届生求职是人匹配岗位,也就是要先研究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设计简历。没有求职目标的简历,就似没有箭靶而射出的箭,根本没有中靶的机会,徒劳无功。
简历和应聘岗位没有相关性
每次改简历之前,我都会问学生,你最近投了哪些公司?学生会说,我投了XX……简历,可我一看简历,和这些岗位没有什么匹配性。大家会说:“这个岗位招我们专业的”“这个岗位能用到的技术和我研究生的比较类似”……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简历筛选规则:
企业招聘人员在标注需求时不能细分,只能按照大类写,但同一个专业可能研究内容和方向差很多。以材料专业为例,有化学方向的材料、林业材料、纳米材料……即使同一个学校的材料专业,也会有不小差异。以北科大为例,材料毕业生研究的方向从高温到腐蚀、从材料加工到材料物理,从半导体到纳米……尽管大家就业推荐表上都是同一个专业,但在求职时匹配的行业、企业却未必相同。
企业人力投注给简历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企业期望找到的是与岗位匹配度最高的简历。招聘官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因为相关性较强的简历已经足够他们面试再选择了。希望投出的简历有面试,就要实现强相关,而不是有些相关。
不符合岗位要求
简历不仅考察求职者的经历,更考察求职者的品质。
曾有一个学生求助,说投出去的简历都没有音信。我就让她把简历发给我。简历上很明显有三四个错别字,应聘岗位是行政助理。
我问她,你的缺点是什么?她说:“老师,我实话和您说,我粗心,特别粗心。”我问:“那你为什么应聘行政助理?这个岗位需要的是细心、非常细心的人。你看你的简历,这么多错别字,未来哪个公司负责人放心把自己的行程安排交给你呢?谁会给你面试机会呢?”
曾有招聘官说过,简历看似一张纸,但我们绝不允许有错误,这代表的是一份责任心,错别字看似小事,但以小见大,未来工作难以托付重任。
看过这些问题后,是不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呢?先改正意识问题,我再详细为大家介绍简历的写法。
简历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
1.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中必须有且一定要写正确的是姓名、手机号和邮箱地址,如果姓名中有生僻字,建议标注一下拼音,切忌出现电话少位数等低级错误;邮箱尽量选择手机号注册邮箱或者名字注册邮箱,复杂无规律的英文邮箱或者带有下划线及减号的邮箱都不建议使用。而政治面貌、籍贯、出生年月、民族等信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填。证件照如果要放,最好位于简历右上角,并且是着装正式的照片。
2.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中必须有的信息是时间段、学校、专业、学历,时间段最好采用2017.09—2021.06这样的格式,体现你是2021届毕业生。同时可以结合你的求职意向选择填写研究方向、主修课程、成绩排名等信息。如果有同学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或者有过国内交换、国际交流的经历,都可写在教育背景中。
3.实习/科研经历
学生工作/校园经历
这部分是简历书写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求职者是否具有与岗位匹配的能力,因此要挑选最能凸显个人能力,且与应聘岗位最接近的经历来重点介绍。例如应聘技术类岗位时,要多写相关实习经验、科技竞赛经验,体现你的专业实践能力;应聘销售类岗位时,多写与销售相关实习经验、社团经验,体现你的沟通能力。简历中体现的经历与能力一定要与职位相关,这样通过简历筛选的几率很大。
有不少学生会问,老师我大学期间没做过科研项目,也没怎么当过学生干部,这里怎么写呢?如果是这种情况,大家也可以把生产实习或者平时专业课学习做过的课程设计、大作业写做项目经历,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写做校园经历。但是在写这些经历的时候切忌写成流水账。
那如何把经历写得既言简意赅又突出个人能力呢?
这里介绍一种万能法则——STAR法则,不仅可以用在简历中的经历描述,也可以用在面试中。STAR法则即通过描述“当时的情况”“面临的任务”“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果”,把一段过往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表述出来,就如“起因”“经过”“结果”。
在用STAR法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多用“点句”,避免用大段文字,而且要让别人知道你具体应用和学到了哪些技能。同时,点句的长度最好是1至2行,每一点最多不超过6句话。工作成就要具体化、数字化、精确化,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比如一些、许多、大量、几个等。
4.个人技能
个人技能中,重点写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两点。语言技能通常会写英语,一般通过标准化的等级考试成绩来证明你的英语能力,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就可以不用写四级。如果有托福、雅思等成绩也要罗列。如果有学习第二外语,也可以把这些包括在内。同时,建议大家配一句话描述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比如“曾做过‘一带一路’会议志愿者,用英语帮助来宾顺利参会”“给国外客户做陪同翻译”等类似的语句,说服力比较强。专业技能方面,一般会写大学阶段大家通过课堂或者项目学会的软件、编程语言等,如果有资格证书、认证的话也一并写上。
5.荣誉获奖和自我评价
荣誉获奖部分要注意强调奖励的级别,由于奖项名目繁多,标准不一,仅仅说出奖励的名目可能是没有用的,比如:
2019年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前30%)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竞赛经历或者校园经历中已经写过荣誉了,不建议重复撰写。如果只有一些奖学金、荣誉称号类的奖项,比较建议大家在“教育背景”中主修课程的下方写一句:在学期间荣获XX奖学金、XX荣誉称号等,积极参加XXX活动。
自我评价部分主要是对个人的喜好、性格、能力进行归纳,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可能会通过你的自我评价判断你的一些个人品质,例如团队合作能力、个人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部分的填写应根据职位的需求补充说明你的个人能力,如果上面的经历已经充分体现了,也可以不写自我评价。
简历的投递
简历是敲门砖,但门如何敲?大多数人都在网站外排队等待敲门,可其实要让门内人见到简历,更好的方式就是让门内的人帮你把简历带进去,或那些常常去串门的人也可以将简历带到门内。
简历投递不仅仅是每天在就业网站上投递简历。大家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让企业看到你的简历,宣讲会上投出一份简历,找到内部工作的师兄师姐帮你内部推荐,找熟识企业的老师、家人、朋友帮你带去一份简历……投递简历的渠道很多,多努力多尝试。
求职这件事,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我见过毕业典礼当天去面试拿到北京带户口入职通知的学生,见过大学四年一刻不停,求职路上一刻不松懈,最终拿到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的学生。所以,请大家再坚持一下,努力后总会拿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祝愿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 静
原文链接:《北京考试报》(2021年5月12日)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