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采矿系,到1957年设立通风安全教研组,90年代先后获批硕、博士学位授权,再到2019年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学科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支撑了学科国际化融合,推动了全国安全学科整体发展。2020年12月8日,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实现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国家级高精尖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同时,也为国家和首都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更大的作用。
百年历史传承夯实学科文化根基
北京科技大学的安全学科可溯源至1895年创建的北洋大学矿冶学科。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将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等六所高校的采矿系科合并,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采矿系。1957年设立的通风安全教研组,即是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学科的前身,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安全学科之一。1993年、1998年先后获批硕、博士学位授权;2002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安全工程特色专业;2008年批准建设北京市安全工程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六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学科汇聚了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组成的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拥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9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发起成立的矿山安全科学与工程国际委员会、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院长联合会等学术组织,也支撑了学科国际化融合,推动了全国安全学科整体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安全学科建设
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2月11日下午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对此,北京科技大学立足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大安全”学科建设战略构想,即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主体,以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为基础,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优势,带动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新兴学科方向,力争将安全学科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高精尖学科。
师资队伍方面,大安全学科围绕“立德树人”,建设“大安全”优质师资队伍。学科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党建对教师的政治引领作用,先后组织教师赴西柏坡、白洋淀、香山等地开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党史学习”等主题党建工作,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截至目前,1人获“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1人获“首都劳动奖章”、1人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大安全学科还借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计划,通过师德榜样传承,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育了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在思政教育方面,大安全学科贯彻“三全育人”工作要求,构建了“大安全”思政教育体系。据介绍,大安全学科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依托,在校内率先推行全程导师制,形成“学生在校一日,导师相伴一天”的“研师亦友”型全员培养模式。同时,还推进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思政元素、道德品质等融入课堂教学,构建了以《安全经济与管理学》《燃烧与爆炸学》等思政示范课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据悉,在独具特色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下,安全1602班荣获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十佳示范班集体和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安全1402班等3个集体获评首都大学、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学科32名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服务保障相关工作,赢得了“最佳纪律作风方阵”、“方阵合练北科大样本”等赞誉。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大安全学科师生更是参与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医院通风系统设计,并主持编写了《井工矿山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手册》,在国家重大事件中充分展现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此外,大安全学科还通过加强“聚汇融合”,在培养“大安全”复合创新人才方面下真功夫。一方面,大安全学科统筹协调矿业、冶金、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组建了“1+2+3”(即1位学术带头人,2位中青年骨干、3位青年教师)高水平、多层次的教学队伍,着力打造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链条、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大安全”新工科交叉融合创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大安全学科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卫健委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提出了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大安全”学科特色的“研-教-产-用”四位一体的动态循环培养模式。
据统计,学科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超过90%,获奖率近50%,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有39人次获国家级奖项,23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1人获“校长奖章”、1人获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誉称号;23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培养研究生300余人,30%以上扎根中西部艰苦地区及矿山、危化、土建等艰苦或高危行业基层,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10余个行业培训安全骨干8000余名,为行业安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对标新要求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201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切实强化社会化服务支撑和科技文化支撑,加快实施城市安全发展重点工程,努力建设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就提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安全、防范风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的大事。可以说,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此,大安全学科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四个中心”建设、“四个服务”的要求为指导,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要求,继续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学示范中心为内容;坚持“大安全交叉融合”学科特色,以培养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北京市高精尖”、“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等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深耕“资源开发安全、金属冶炼安全、材料服役安全、职业安全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学科领域,更好地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建设和重大战略需求,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原文链接:《北京日报》(2021年6月23日第7版)
(责编:孟婍、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