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吟啸且徐行

2021-10-09
单位(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研

张研为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国际班学生,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攻读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荣获人民奖学金特等,冠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天钢铁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学院杯羽毛球赛团体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潜心学习 夯实基础

初入大学的一年,本着兴奋与新鲜感,面对新知识的挑战,我下了很大功夫,许多课程甚至是期中未到就自学完成了。在自学与课堂的印证中我渐渐熟悉了大学知识的理解方式,结合预习复习,着重理解与应用,我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不得不说,大学的学习确实需要自主性,较少的练习量也加大了对知识理解的需求,死记硬背往往不再适用,在慢慢摸索中,我才找到了一些套路。学习的过程充实却有些单调,是由于我还未有针对性的向某个目标进行努力,而我也相信,只要不断提升自我,在有了目标的那天,过去的汗水都会化为养分。到了大二,我开始思索未来要往哪里走。秉着进入国际班的初衷,我学习了英语和日语,也参加了托福和日语N2的考试。语言的学习与理工科的知识理解有所不同,我也遇到了一些障碍,而我也渐渐感知到,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没有捷径可言,一步一步,笨拙的步伐才是踏踏实实迈在了地上,我终于跨过了英语和日本语两道坎。

3.jpg

大三时,新冠疫情对我的未来规划有所影响,其带来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我放弃了出国的念头,积累下的较为扎实的课业基础使我顺利通过北京大学的夏令营。当然,语言成绩也派上了用场,虽然与初衷有别,但努力终究成为了他人衡量的砝码。

要尽可能理性地决定自己未来的去路并非纸面上的轻而易举。个人兴趣、家庭、性格匹配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曾经也时常在权衡和思考着:一所许多人会羡慕的大学,一个自己有点兴趣却尚无法深入了解的专业,一个看上去前景不错的方向。现在,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出了很好的选择,我坚定地热爱着自己选择的一切,毕竟,很早就对某一领域坚定不移的同学只是个别少数,而我已经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光明的前景,带着一路上的思考与收获,我会逐步走向自己期待的未来。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里,我一直保持着总成绩专业第一的成绩,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冠之奖学金等荣誉,较好的英语水平使我顺利拿下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国际视野 交流互动

作为国际班的一员,我体验到了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学习生活。我们班的专业课程设计为全英文,并存在外教授课的课程。在一开始,语言的障碍确实有点伤脑筋,但语言的学习就在于重复,在这样的环境里挣扎着,面对着必须要听懂的压力,渐渐地,听说读写都变得得心应手了。每项课程都有专门设计的presentation环节,让我们提前感受了未来可能成为常态的英文展示演出。

除课程以外,我们还有许多特殊的交流机会。在大一,我参加了京港交流营,与来北京读书的香港同胞进行了学习与生活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异地的文化与习惯的差异,丰富了自己的见识。最重磅的活动莫过于在大三前暑假赴日本北海道的交流与实习活动了,这也是一个能够切实体会国外学习生活的机会。体会当地风土人情倒是其次,我们在JSW炼钢厂参观并了解了材料的加工过程,在北海道大学、室兰工业大学与当地学生教授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实验室与研究内容,也见识到了一些独特的见解。我作为学生代表,在此三地向日方工作者与学生们作了有关我们学校与班级的自我介绍,此前无心而学的日语派上了用场,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我经历了金玉在前的紧张,也曾因受到鼓励而发挥良好,而几次之后,我面对众人演讲不再胆怯。为期一周的交流实习沉淀在我们心里,开阔了视野,也为我们的进路选择提供了一份事实依据。

志趣培养 心系科研

作为一名未来的研究生,科研将会成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大学四年间,我也尝试去涉足不同的研究方向,以期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得益于课程的设计,单是专业课给予的机会,就让我体验了模拟层合板材料的低速冲击和响应、板材内温度场的有限差分模拟等,我也因此上手了ANSYS、MATLAB等数据分析的实用工具。在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我首次走进了实验室,进行粉末凝胶注模的成型工艺研究,也因此体验了从开题到设计实验到执行的过程,当调整参数以成功制出坯体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全新的喜悦。

我最后选择了纳米级材料与电子领域结合的方向,正是之前的科研训练,让我了解到自己所长,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我希望我选择的将会成为我热爱的。我在进行材料各向异性方面的本科设计,学习了各种材料表征方法及全新的分析工具,这也将成为我未来学习生活的基石之一。

热心实践 服务社会

大学的生活并不局限于课业,我曾持续半年到北医六院进行志愿者活动。这是很独特的经历,我接触了一些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与他们交流,陪他们消磨时间。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医疗帮助,有些患者表面与正常人无异。我了解到厌食症,抑郁症等的症状与可能原因,从他们的言行,我意识到他们需要陪伴,需要安慰,而志愿者可能就是他们通向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治疗创伤的一个途径。我感受到了这样的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我们可能无法每个人都有时间亲身去实践,但一定要怀有一颗愿意尝试与他人共感悲欢的心。

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挫折也为我带来了成长。在调查北京高校的垃圾处理情况并提出方案时,我们团队的进展并不顺利,这并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调研与宣传方,我们只能尽力尝试去改变一点点。过程很艰难,在十数天的奔波中,我们看到了学校外的社会,某种意义上是冷酷的。我们无法涉及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比如化工垃圾的处理,仅在社区进行沟通就被要求付费千元,与垃圾中转站交流时也会遭到冷遇与拒绝。即使过程艰辛不顺利,我们也大致明白了北京高校内甚至市内的垃圾处理流程,找到了问题的根结,尝试提出了并不成熟的解决方案。不同于课业,我们接触的不是书本与数据,而是社会潜在的规则。交流与协商,这是在以后我们经常要用到的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我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是和理解与运用知识不同维度的东西,是针对人与事所需要培养的能力。我认识到,沟通交流,统筹规划,这些实用的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去感受,提前去培养。

拓展自我 享受生活

读书、运动、音乐、影视艺术,爱好是生活的配菜,就像米饭需要配上荤素,能让人愉悦的课外生活是美好的点缀。

关于读书,大学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川端康成的《雪国》与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前者出于兴趣,铺陈出日式文化与美学的风情;后者的契机是选修课,一本较为晦涩的论述,在看进去后却能领略到作者对国人行为与心理逻辑的文化渊源的独到理解,这是一本阅读过程艰辛却能让人赞叹着读下去的书。阅读让我的心绪更平稳,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开阔。

运动占了我课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周常的跑步锻炼给了我良好的身体基础,羽毛球始终是我保持浓厚兴趣的项目,说来也有趣,当初为了保持体重选择的运动方式成为了现在的爱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大学四年的尾巴,我作为材料学院队伍的一员参加了学校学院杯比赛,和队友一起拿到了团体冠军,在这里有爱好转化为成就的奇妙自豪感,也给了我团队力量的切实感受。

人生的一个阶段将要结束,有庞大的、不可名状的复杂情绪积累在我心中,我想,我需要对过去做一个整理与总结,吸收经验与教训,做出调整,以迎接新的开始。

感谢在北科大四年里遇到的人和事,我将不断提升自我,创造价值,成为明亮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