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IDEOLOGICAL EDUCATION

学校举办钢铁思政“大思政课”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5-04-28
单位(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学校73周年校庆之际,4月25日,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思政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钢铁思政“大思政课”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天工大厦举办。研讨会旨在总结“大思政课”建设经验,交流“大思政课”建设做法,凝聚“大思政课”研究共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青年研究》主编刘俊彦,首钢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全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佩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赵一同、张浩,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办公室副主任袁方以及学校副校长彭庆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兆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群团发展研究院院长石新明等参加会议。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秦涛主持开幕式,院长宋伟主持专家报告会。

研讨会现场

彭庆红讲话

彭庆红指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改革。他表示,愿与兄弟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探讨“大思政课”建设智慧、探索“大思政课”解决方案,携手走出一条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创新之路。

冯刚作主旨报告

冯刚作题为《“大思政课”的学理阐释》的主旨报告。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深刻把握思政引领力,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理清“大思政课”和“小思政课”的关系、内容的延展性和聚焦重点的关系、主体的主导性和客体的主动性的关系、方法的网上和网下相统一的关系、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的关系。

刘俊彦主旨报告

刘俊彦作题为《充分发挥青年文化的育人作用》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青年文化发展的新特征,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多方力量;高度重视青年文化,承认青年文化的影响力;加强青年文化研究,把握青年文化发展规律;吸引青年参与,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发挥青年文化创造活力,增强青年精神力量。

任全烜主旨报告

任全烜作题为《让钢铁更具思想温度,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脊梁”》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首钢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首钢集团通过“大体系”观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网格化赋能、人格化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起“首钢脊梁”。

李佩洁主旨报告

李佩洁作题为《以“大思政课”为核心的立德树人体系建设》的主旨报告。她围绕中国人民大学重塑红色校史第一课、打造北京中轴文化课、行走大国边疆团结课、擦亮国防教育英模课、搭建先锋社会实践课等“大思政课”育人做法,阐述了如何构建以“大思政课”为核心的立德树人体系。

刘健作主旨报告

刘健作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思政研究初探》的主旨报告。他从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思政研究进行了阐述,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思政研究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进行数据精调,使输出契合思政课教学核心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融入生成过程,提升模型效率,满足真实教学环境对易用性和响应速度的要求。

与会嘉宾还共同观看了学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纪实和研究生思政课智能知识图谱发布专题视频。

为发扬学校“因钢而立、依钢而兴、靠钢而强”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大思政课”的钢铁元素,不断拓宽思政课的课堂边界,塑造了一系列钢铁“大思政课”的特色品牌,不断走实“钢筋铁骨”育人之路,推动钢铁思政“大思政课”创新发展。

(摄影:王占奎、赵雪洁)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