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全系教师开展了“追寻铁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38.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38.jpg](/__local/2/DC/DE/6D8911792A8745B42FB816FA9C1_34C317E6_17207F.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20.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20.jpg](/__local/6/9F/F3/D3BE4D2891A3F4373E2C82FD8EA_20D34457_B55E9.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57.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57.jpg](/__local/1/7B/BF/C9FA69300B5EED4B4E7C977C12D_3D81843C_16772.jpg)
支部党员们首先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楼,听讲解员讲解百年首钢的发展历程。首钢始建于1919年,不仅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缩影,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代表。1958年,首钢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81年,首钢进行了承包制试点。2005年,首钢积极响应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国家号召,并于2010年完成到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的整体搬迁,顺利实现从山到海的搬迁和产业技术快速升级,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成为示范和引领。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43.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43.jpg](/__local/7/9A/AD/F719CFF519BBEB4327571B0B728_B6144CF8_AC305.jpg)
搬迁后的老厂区通过改造,在原有工业建筑基础上增加了功能性建筑,变身为城市复兴新地标。用于存储工业循环水的晾水池被改造成树木环绕的群明湖。支部党员们参观了记录着邓小平生平的长廊,领略了伟人风采。遥望北岸是滑雪大跳台和冷却塔,现场感受冬奥赛场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完美结合。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09.jpg](/__local/1/89/19/6EB751E7BD78007ED071EDE87A3_91E8E5D5_9AE1A.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601.jpg](/__local/F/F4/05/4B4FAF6C00F8B9C68E1711FAA9A_2CC1F137_ED0D9.jpg)
登上三高炉40米观景平台,支部党员们近距离感受昔日功勋高炉的恢弘气势与钢铁温度,远眺秀池、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四块冰”场馆、冬奥组委办公区和冬奥展示中心。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48.jpg](/__local/7/CF/CE/480C01BA74D061D95A7E1E338FB_42BC2D7A_4BF64.jpg)
![微信图片_20240122132554.jpg](/__local/2/CB/C1/DFC2F3A71668B667AF8DBA05AEB_304356DD_6582F.jpg)
在龙烟专家楼院内,支部党员们驻足瞻仰朱德像并观看了宣传教育片《党旗飘扬在首钢》,深刻感受首钢传承发扬的红色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
此次在首钢园的“追寻铁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加强了生物系党员群众间的学习与交流,亲身感受到钢铁工业的发展巨变,以及在党的领导下首钢的成功产业转型和焕然新生。学校“为国而生,兴钢铁之大业”,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作为钢铁摇篮,为我国冶金和材料等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作为北京首批四所疏解高校之一,现已开始建设雄安校区,支部党员们纷纷表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庚续“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红色基因,把握和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与时代重托。
(摄影:化生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