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学校举办2023年IJMMM矿物冶金与材料前沿论坛

2023-07-02
单位(作者):期刊中心

为了发挥学校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优势,推动中国“绿色与可持续矿业和冶金”及“新材料”发展战略和产业进步,搭建矿业、冶金和材料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7月1日,由学校期刊中心和《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办的“2023年IJMMM矿物冶金与材料前沿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终身教授毛新平,副校长王鲁宁,《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主编吴爱祥,相关学院和期刊中心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出席了论坛。开幕式由期刊中心主任李洁主持。

会场整体.JPG

论坛现场

王鲁宁副校长.JPG

王鲁宁致辞

王鲁宁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院士、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欢迎,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建校70多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支持学术交流和科技期刊建设方面的主要成果。他指出,党和国家对学术期刊建设工作极为重视。未来,学校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重视和支持论坛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重要品牌国际学术会议。

吴爱祥主编.JPG

吴爱祥作报告

吴爱祥代表《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作了期刊发展工作报告,他从期刊的历史沿革、发展思路、建设成效以及未来展望4个方面介绍了期刊近年来积极践行“鼎新强刊”精神,努力争创一流期刊的办刊实践及取得的重要进展。《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1994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和特约综述等。在矿物、冶金和材料综合3个学科均进入中科院期刊分区二区;最新影响因子达到4.8,在矿业工程与矿物加工学科、冶金与冶金工程学科位于Q1区,在材料科学综合学科前进了48名;2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多次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等荣誉。

颁奖仪式

为表彰献身科学事业,潜心钻研学术,长期从事矿物、冶金和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并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学校特设立“鼎新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专门面向 45岁以下,在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青年科学家而设立。开幕式上举办了2023年IJMMM“鼎新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获奖者为武汉理工大学包申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东北大学董艳伍、中国矿业大学段晨龙、上海交通大学胡侨丹、北京科技大学刘永畅、北京科技大学刘征建、重庆大学吕学伟、东北大学沈岩柏、北京科技大学张林兴10位青年科学家。

大会主旨报告由吴爱祥主持。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孙传尧院士、毛新平院士分别以“基因矿物加工工程”和“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作了主旨报告。

孙传尧院士.JPG

孙传尧作报告

孙传尧介绍了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的背景、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发展战略等。他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资源禀赋差的特点对矿物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矿物资源个性化的基因研究,可达到矿物高效分离的目的,为此,“基因矿物加工工程”应运而生。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所建立的信息平台,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矿物加工研发和工程转化的模式,大幅度缩短选矿工艺的开发周期,实现高效低耗。

毛新平院士.JPG

毛新平作报告

毛新平介绍了全球碳中和的发展趋势,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以及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愿景与技术路径等。他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是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的过程,更是实现钢铁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通过系统性工作综合实现。

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站位高远、知识密集,分别为我国未来智能、精细化选矿技术的开发和双碳背景下钢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引发了参会者的积极反响和热烈讨论。

林菁菁.JPG

林菁菁作报告

随后,Springer Nature 的出版人林菁菁博士向与会专家作了“Springer Nature助力期刊发展”的邀请报告。

下午的报告分为矿物、冶金和材料3个分会场,共邀请了25位专家作特邀报告,分别以“绿色与智能采矿”“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与冶金物理化学”“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为主题,围绕矿物、冶金和材料学科领域国际前沿,开展了研讨和交流。专家们的报告十分精彩,与会学者受益匪浅。

合影.jpg

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的举办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展示了学校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双一流”学科的科研实力、学术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同时,论坛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国内外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鼎新强刊”发展理念,重视和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力争将论坛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及品牌学术会议。

(摄影:期刊中心)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