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日发布了《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确定306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2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我校以尹升华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现了我校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同时,学校刘新华研究员、贺威教授、秦明礼研究员成功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截止目前,作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校共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尹升华教授负责的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创新团队,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矿业工程组建,蔡美峰院士和吴爱祥教授分别为学术顾问和学术指导,该团队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和行业重大需求,以金属矿绿色开采为主攻方向,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研发了复杂金属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创立了基于膏体充填的绿色采矿方法,创新了低品位金属矿溶浸开采理论与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金属矿绿色开采技术的进步。团队共有成员1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1人、青年长江和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课题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85项。
刘新华,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短流程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基础研究,在高性能金属材料特种短流程连铸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嫦娥工程、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获得应用。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防军工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已在8家企业成功实施应用。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了新材料美国ASTM国际标准1项、中国国家标准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各1项(均排名2)。任ASTM标准委员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委会会员。
贺威,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控制、智能机器人系统建模与控制。累计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EI会议论文6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谷歌学术引用6000余次,SCI他引2000余次。目前担任IEEE TNNLS、IEEE TCST、IEEE TSMCA、IEEE/CAA JAS、《自动化学报》等杂志编委;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IEEE SMC学会北京分部主席、IEEE自主仿生飞行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席。获2015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WCICA“谈自忠最佳理论论文奖”、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2017年IEEE SMC学会Andrew P. Sage最佳汇刊论文奖、2017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2017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
秦明礼,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粉末注射成形、氮化铝陶瓷、难熔金属与高温合金、先进粉体材料制备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和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钢协和中国金属学会注射成形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曾任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的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军工以及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其中4项排名第一)、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行业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相关成果已在多个高端装备和民品中获得成功应用,并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科学技术部等八部委组织实施,对符合条件的入选对象,将择优推荐纳入“万人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片:科研院)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