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我校31项成果获2024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024-08-18
单位(作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近日,2024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我校共有31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我校获奖项目

纱岭金矿永久井架、新城金矿永久井塔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纪洪广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滨海金属矿1500m深竖井工程高效建造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面对国家深地科技战略和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需求,针对金属矿深部地层硬度大、应力高、开挖扰动敏感等特殊性及其所导致的深井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在金属矿深部高应力硬岩地层精准破岩、高效掘进与井筒围岩控制关键技术、深竖井施工安全保障技术、1500m以浅深竖井施工装备与提升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1500m以深金属矿深竖井高效安全施工控制关键技术与工艺配套能力。依托研究成果,形成了国家和行业标准4部,形成行业(部级)工法3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5篇(SCI、EI收录28篇)。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了新城金矿滕家矿区主竖井(深度1527m)和莱州汇金集团纱岭金矿主竖井(深度1551.8m,亚洲最深竖井)两个深竖井示范工程。打开了我国1500m以深矿产资源开发的垂直大通道,也标志着我国深井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应用项目成果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准颗粒结构单元及烧结综合特性指数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刘征建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铁前‘成本-质量-能耗’多目标协同智能配矿系统研发与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炼铁新技术团队针对从铁矿粉性能到烧结矿、球团矿质量,以及后续高炉冶炼操作的“质量流”量化模型构建问题,通过炼铁机理深入研究并融合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用系统、多维的创新研究理念来开展铁前多目标协同智能配矿系统研发,提出了铁矿石造块过程综合成矿特性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宽度学习的烧结矿/球团矿质量预测模型,提出了面向铁水成本的含铁原料性价比高通量计算方法,研发了铁前“成本-质量-能耗”多目标协同智能配矿系统。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件,获批软件著作权8件,发表论文47篇(SCI检索论文23篇),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大幅降低了铁前系统成本与能耗,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亿元。

“热连轧机高精度非对称控制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组成示意图

工程技术研究院徐冬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热连轧机高精度非对称控制技术研发和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热轧生产中以镰刀弯、翘扣头、跑偏为典型特征的非对称缺陷存在感知难、评价难、机理难、控制难的问题,以提高轧制稳定性为目标,从粗轧机水平非对称、粗轧机扭转变形非对称、精轧机组非对称、轧机装备数字化诊断分析开展研究,开发出成套装备,扩展了轧机装备与功能的外延,实现热轧高精度非对称控制。项目授权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1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3项,发表论文39篇、出版专著2部,项目成果在多家国内钢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9.53亿元,新增利税4.76亿元,增收(节支)共计4.12亿元。

据悉,冶金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创办,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次共有110个项目获得表彰,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7项。

(供图:科转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