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2月27日,人文社科处举办本年度申报指导分享会。会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曹渝研究员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艳艳教授担任主讲,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200余位教师参与交流。

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李贝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科研工作,以新举措、新力量支持人文学科和科研发展,相关二级单位要以国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为契机,形成更加立体的、交叉互动的科研组织方式,进一步释放科研活力,力争在2025年取得新突破。

李艳艳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从选题到论证”为题,抽丝剥茧般对基金申请全流程展开系统剖析。从国家政策风向的精准把脉,到选题方向的巧妙切入;从团队组建的科学策略,到评审规则的深度解读;再从申请书撰写的关键要点,到封面设计、正文排版的精细雕琢,乃至常见问题的提前预警,全方位无死角地为参会教师答疑解惑。

曹渝则聚焦“国家社科基金写作经验分享”,着重指出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之路离不开四大关键支撑——学校科研组织的引领、科研团队的协作、深入社会调研的磨砺以及家庭给予的坚实后盾。他以真实标书为范例,倾囊相授写作精髓与实操技巧,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参会教师点亮成长与课题申报的前行灯塔。
会后,参会教师就各自申请书撰写的细节问题,与两位主讲人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探讨。
此次讲座内容充实饱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为参会教师有效梳理并明确了国社科基金项目写作思路。人文社科处将以此次讲座为新起点,优化服务细节,精准对接科研人员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助推科研教师在申报之路上行稳致远,提高申报成功率 。
(摄影:人文社科处)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