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由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十周年系列活动之“青年论坛”第十三讲在冶金楼1015成功举办。王敏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并作学术交流。校内外青年教师、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人员及学生线上线下共135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闫柏军、芬兰爱博学术大学教授Henrik Saxén和瑞典皇家工学院(KTH)研究员牟望重。三位主讲人分别就《钒资源清洁利用的新方法及相关基础研究》、《Model of hearth drainage in a multi-taphole blast furnace》、《先进钢铁材料的智能化设计及多尺度表征》三个课题作主旨汇报。
闫柏军基于现有石媒提钒工艺固废量大、污染风险高、工艺原理与矿物特性不符等根本问题,提出将Fe3O4作为钒的富集载体的思路,研究出Fe粉协同草酸水热络合提钒新方法。Henrik Saxén介绍了高炉炉缸的排水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基本流体力学的简单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炉膛液位和排水的整体行为该模型应用于多出铁口高炉的交变出铁口实践中,揭示了两个出铁口运行不对称的可能原因(如炉渣比差异)。牟望重基于钢铁工业全流程夹杂物动态行为基础研究、氧化物溶解动力学基础研究等,重点介绍了氧化物冶金、维系夹杂物的利用技术,并通过分析马氏体转变和双相不锈钢低温脆性机理,分享了结合物理模型及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奥氏体不锈钢中形变诱导马氏体和延迟低温脆性的超级双相不锈钢设计等前沿技术。
会上,王敏、副教授史成斌、教授王广副和众多线上青年学者与主讲人就平衡相图建立工作、冷却速率和碳含量对于钒富集相析出的影响、草酸利用率问题、微细夹杂物利用问题、氧的控制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主讲教授、研究员分别从气氛、元素价态、高炉模型、氧化物特性等方面进行解释和分享。
此次论坛结合了当下多个国家的冶金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和前沿的发展思路和技术,吸引了国际人才踊跃参与和交流。大家期待着青年论坛能够越办越好,继续为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学者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摄影:冶金国重)
(责编:高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