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冶金大讲堂第四十五讲顺利举行

2019-03-20
单位(作者):刘长鑫

3月18日下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Sebastian教授、芬兰阿尔托大学连军贺教授作客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冶金楼1015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学术分享讲座。包燕平教授组织并主持了此次讲座,此外刘青教授、王敏副教授、赵立华副教授,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一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首先,包燕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两位教授的基本情况,并且对两位教授的远道而来表示十分的欢迎和感谢。

IMG_5717_副本.jpg

随后,Sebastian教授带来了题为“表面粗糙度和剪切弯曲引起的再双重损伤对两相钢的应变定位和韧性损伤积累的影响”的学术讲座。他讲到,由于多相钢在组织中的应变分布不均匀,其显微组织结构具有较硬且明显较软的成分,可以促进早期损伤的萌生;由此他的团队建立了一个规模桥接仿真框架,并对其进行了定量表达,利用该仿真框架可以对自由边以下产生残余损伤的制造工艺和仅受几何特征影响的边缘裂纹萌生工艺进行识别。

IMG_5740_副本.jpg

在Sebastian 教授的讲座之后,连军贺教授向大家展示分享了他的研究项目成果,讲座主题为“钢的集成材料建模指导设计”。轻量化设计一直是一个主要的解决当前全球能源与环境、应用程序相关的问题,为设计具有量身定制的机械性能剖面的材料在将机械性能要求转化为定制的微观结构形态之前,必须在组件的尺度上对其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需求是能够在组件规模和微观结构规模之间架起桥梁;他们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表征和建模方法来描述微观结构特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塑性、局部化、损伤和断裂行为。通过对其在不同钢级上的应用,可以显示出该方法在组织设计方面向高强度、耐损伤钢发展的潜力。

微信图片_20190319091450_副本.jpg

  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半小时,在场成员从中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最后,赵立华副教授向两位教授表示谢意并为其颁发证书。在热列的掌声中,本次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