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中国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首次在国际高温合金大会上获奖

2016-09-21
单位(作者):材料国重

9月11日至15日,第十三届国际高温合金大会(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alloys, Superalloys 201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七泉镇举行。我校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赵云松在此次会议上荣获大会最佳墙报论文奖(The Best Interactive Poster Award)。这是自1968年以来,该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培养的博士生首次获此殊荣。

2.jpg

本届会议,我校有3篇博士生的学术论文被大会的学术委员会经过严格的遴选并接收,而同一所高校的3篇研究生论文被此系列会议同时接收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大会期间,周海晶做了有关新型钴基高温合金研发的大会口头报告(共45个),这是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届,北科大培养的博士生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学生代表在国际高温合金大会上做大会口头报告(2008年:毕中南; 2012年:薛飞)。陈亚东将“十二五”期间研究的定向凝固服役叶片评价的创新成果进行了墙报论文展示,获得本届大会主席美国GE公司的Eric Huron博士的高度赞扬。而赵云松由于论文内容的创新、墙报设计的美感和现场讲解的清晰而与美国TMS学会前任主席、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系主任Pollock院士培养的博士生共同评为本届大会的最佳墙报论文奖。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在国际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整体性的提高,从而使他们群体性地走向国际高温合金大会的学术舞台。

4.jpg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国际高温合金界,如何提高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的晶界角度容限及其认识其机理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赵云松在我校冯强教授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唐定中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工程应用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强强联合,研究并发现同时添加微量元素Hf和B有可能将第二代单晶合金的晶界角度容限提高到20°。同时,通过与南京理工大学沙刚教授的合作,借助三维原子探针实验技术阐明了Hf和B强化晶界的机理。该成果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单晶叶片的成品合格率、显著降低叶片的成本。因此,赵云松题为《Effect of Hf and B on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Creep of a Re-containing Nickel-baseBicrystalSuperalloy》的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在墙报论文的交流期间,Tresa Pollock院士、Eric Huron博士还有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英国罗罗公司Mark Hardy博士以及牛津大学Roger Reed教授等国际著名高温合金专家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与赵云松同学就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我们的博士们既看到了我国在国际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同时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要持之以恒地下大力气为我国高温合金的研究与应用做出实质性贡献。

国际高温合金大会创立于1968年,每4年举行一次,是高温合金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学术大会。每次会议均在国际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结束后的9月份举行,由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科研院所与高校、发动机制造公司和高温合金生产公司等产学研用单位的代表们参加,被誉为高温合金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中国代表团在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首次参会,陈国良院士和谢锡善教授等领导的北京钢铁学院(现“北科大”)高温合金研究团队联合上钢五厂和长城钢厂等单位专家在当届会议上获得大会的最佳论文奖(The Best Paper Award),为中国高温合金界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3.jpg

该系列会议的遴选论文非常严格,要求其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和工业应用性。在国际高温合金界,年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们均把其学术论文收录进该系列会议的文集中视为其求学生涯中的荣耀。经统计,本届国际高温合金大会共收到252篇会议摘要,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59篇摘要。经学术委员会遴选最终录用109篇论文,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9篇论文。这也是该系列会议收录中国论文最多的一次。其中,我校有三篇博士生的学术论文获选,均出自冯强教授的课题组。

本届大会的参会人数超过400人,而来自中国的参会者创纪录地达到了30人(包括台湾地区)。我校在葛昌纯院士和曲选辉院长的带领下,其参会人数也创了新高,达到8人,与钢铁研究总院的参会人数并列国内参会单位人数第一。

(摄影:材料国重)

(责编:邢华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