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新闻网8月18日电(通讯员 杨乾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旨在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自觉。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学校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组织近300名师生奔赴全国10余个省份,踏上长达上万公里的征程,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探寻绿水青山,将纸上所学与躬行实践深度融合,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天地。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能环学子们在2025年暑期实践中的精彩瞬间。
生态调研:以实践足迹勾勒生态画卷 用专业洞察探寻美丽中国

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安韵实践团以“溯源两山文明,践行生态之路”为主题,走进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龙王村等地开展两山理论认知度调查,收集问卷超200份、采访村民20余位,撰写采访总结、人物访谈总结20余篇。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清淼社会调查实践团深入北京市延庆区乡村,开展8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走访农户50余户,调研用水安全痛点,推动生态涵养区理念的传播与普及。团队足迹遍及妫水河、世园公园等7处生态保护地。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青溯社会调查实践团以“在白山黑水间探寻红色基因与绿色希望”为实践主线,通过下乡入户走访的调研方式,结合孟家岭村实际情况参与制定乡村节水公约,提升村民对节水的认知程度。北京科技大学新声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北京市昌平区下庄村开展实践调研。团队前往牛蹄岭生态教育警示基地,与驻村书记一起学习历史,放眼未来,并设计生态主题墙绘《自然的等待》,以全新方式传播生态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北京科技大学飞鸟翎翔实践团前往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玉渊潭公园等生态地标进行实践调研,深度采访10余位路人对鸟类保护的看法,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0余份,进行鸟类知识宣传科普,提高大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北京科技大学新乡之耆影寻踪社会调查实践团前往长春市调查我国东北地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实践团走入太阳沟屯、窦家沟屯等乡村,对当地村民进行采访,总结乡村建设的发展与问题,聆听群众声音,感受生态乡村的魅力。北京科技大学金陵协韵实践团前往南京江宁区、浦口区等地深耕社区一线,深入访谈10余位居民,细致记录基层环保实践的鲜活案例,同时精准发放200份调查问卷,系统收集不同年龄段居民对绿色生活的认知与需求。北京科技大学薪火钢途星火锻语调研寻访实践团走进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观走访,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调研了解宝钢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等方面的成果,体会新时代钢铁精神的内涵。北京科技大学薪火钢途实践团-铁韵花城队响应生态文明号召,聚焦钢铁工业历史根脉与绿色发展新局,调研排放与环境变迁,探索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模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生态使命,为钢铁绿色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理论宣讲:以思想星火点燃绿色信仰 用青春宣讲绘就生态篇章

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青樱社会调查实践团前往北京市怀柔区开展实践调研。实践团走进杨家东庄村、口头村,通过科普外展、集中宣讲及线上联动授课等方式,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计开展活动8次,覆盖人数300+。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湘泽社会调查实践团前往湖南省资兴市白廊村,面向青少年开展“共建美丽中国”主题宣讲,实践队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宣讲模式,设计知识问答与外展活动等活动形式,覆盖人数超200人。北京科技大学炽行热能精神寻访实践团前往北京市学院路多个社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趣味宣讲、外展宣传及录制科普课程等方式,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能源与生态相关知识,共计开展活动3次,覆盖500余人次。北京科技大学摘星星栖辽湾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打造凝聚“政府+社会+北科青年”三方合力的服务特殊儿童模式,依托宣传阵地和实践地开展“云端赋能基层”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将水源保护知识传播到辽沈大地。北京科技大学泉润星心实践团在晓爱特殊儿童关爱中心、语燕教育中心等开展“美丽中国”宣讲,将学院特色与本地课程相融合,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打开心灵。两次宣讲累计覆盖150余人,提高了公众关注度。北京科技大学摘星白榆烁星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前往北京市丰台区七彩虹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等5所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特殊儿童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溺水相关知识,用行动践行能环学子的担当与风采。北京科技大学摘星秦韵暖星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奔赴陕西省西安市,围绕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等内容,深入当地社区开展环保科普活动。针对社区儿童群体,实践团开展环保主题宣讲,让环保意识在童心与社区扎根生长。
科技赋能:以创新思维探索绿色转型 用科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青源社会调查实践团走进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结合专业优势进行科学分析,为洛川县果园灌溉建言献策,同时围绕洛川县当地情况,设计出适用于当地的智能监测灌溉系统,助力洛川县智慧农业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秦曦社会调查实践团奔赴陕西省西安市东甘村,深入村民家中与麦田垄间,实地诊断玉米采摘灌溉难题,切实了解农民需求和痛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优化了智能农机和集成化网页,以科技之力破解困局。北京科技大学新乡之追光者社会实践调查团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调研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修复采煤沉陷区新模式,了解科技前沿,以实际行动推动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环境可持续排水技术研究中心深入延庆区阜高营村,实地勘察村庄布局、调研村民需求,因地制宜设计移动式生态厕所与粪污资源化方案,有效提升了当地环境卫生水平与游客服务能力,为建设整洁宜居的特色乡村贡献科技力量。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材料开发团队走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易锐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专业优势为公司提供水处理工艺指导、设备规划与选择、工艺调试和人员培训,为企业污水处理项目的顺利落实提供必要的核心技术加持。
公益服务:以真情纽带系牢生态共识 用点滴行动汇聚绿色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摘星筑梦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前往北京通州智兴博悦康复托管中心等5所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以爱心相伴和辅助教学的形式,为特殊儿童讲授生态知识,共同绘画美丽乡村,累计服务时长300小时,覆盖特殊儿童200余人。北京科技大学摘星伴星同行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走进廊坊市广阳区复聪语训等5所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累计服务300小时,带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生态知识,在公园中培养环保意识,用爱心温暖200余名特殊儿童。北京科技大学摘星与梦童行实践团前往初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等4所机构,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服务,为特殊儿童讲解家乡风景,让他们用心灵“看见”山河。团队累计服务75小时,以陪伴传递温暖,共陪伴100余名特殊儿童。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山黔行支教实践团响应教育帮扶号召,赴贵州毕节纳雍县化作中学开展支教服务。团队创新“支教+”模式,以“手工创作+知识讲解”传递环保重要性,让绿色理念在互动体验中浸润心灵,践行高校社会责任。北京科技大学明镜社会实践团多次前往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助盲跑志愿活动,将奥森公园这片“跑步者的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与助盲实践深度结合,让盲友在运动中感受自然生命力,也让生态保护的理念随公益行动传递到更多人心中。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学术团队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与1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励志交流,传递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前往特色桃园产业扶贫基地参与助农采摘,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地生态农业发展。
在实践的舞台上,能环学子用万里绿色长征绘就美丽中国画卷。实践的脚步暂歇,生态保护的初心永不褪色。未来,能环学院将继续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大地、服务社会,让青春力量持续汇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让绿水青山的画卷在一代代人的守护中愈发壮丽,青年的绿色使命永远在路上。
(摄影: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