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学校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我国著名冶金热能领域专家、学校建校元老之一徐业鹏,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欣欣,校党委副书记于成文,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何民庆,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邢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校友、教师及学生等150余人参加大会,大会由88级校友、热能系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勇主持。
校友会情况报告
何勇首先代表筹备组介绍筹备情况。热能系校友会副会长、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耿华介绍《北京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校友会章程》。85级校友、热能系校友会副会长崔峥介绍热能系校友会第一届组织机构。大会审议并通过《北京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校友会章程》、组织机构和成员名单。
于成文授牌、授旗
何民庆颁发聘书
何进颁发聘书
于成文代表学校向热能系校友会授牌、授旗,为校友会会长、名誉会长颁发聘书。何民庆为热能系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颁发聘书。校友总会秘书长何进为热能系副秘书长、全体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
于成文致辞
于成文在致辞中对热能系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热能系72年来积淀的光荣历史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予以肯定,并向心系母校的广大校友们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近况。他表示,学校将继续努力搭建平台,密切与校友的联系,服务好、支持好校友发展,永远做大家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同时,他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热能系和母校发展,助力热能系和母校再创新的辉煌。
邢奕致辞
邢奕简要介绍了热能系发展历史沿革,他表示,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校友工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校友们的发展,为校友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校友们为了回馈系所,多年来设立了众多专业奖学金,他对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期待校友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为学院的未来贡献更多力量,共同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丁玉龙视频致辞
热能系校友、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在视频致辞中,对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了校友会在推动热能与能源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校友们加强合作,共同为行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徐业鹏致辞
老教师代表徐业鹏回顾了热能系的变迁历程,从艰难初创到步入正轨、从几经调整到蓬勃发展,热能人始终奋发向上、积极作为,这是文化的积淀、更是精神的传承。他希望校友们常回家看看,为助力学校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聚力汇智。
老领导代表讲话
老领导代表原热能系党总支书记、冶金炉本73级校友刘国惠,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制氧本77级校友王立深情回忆了热能系初创时期的艰辛与努力,感谢每一位为热能系付出过努力的校友。他们表示,热能系校友会是一个团结校友、促进交流、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校友们能够借此机会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热能系的发展。
校友代表向老教师献花
感师恩,颂师情。为表达对老教师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崇高敬意,热能系校友代表向到场的老教师们送上了鲜花,表达了对老教师们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的敬意和感谢。
夏德宏讲话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冶金炉本79级校友夏德宏以“我们都有一个家——北科大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为主题,从昨天、今天和明天三个方面多层次、全方位梳理了热能系70年来的发展脉络和成就。他表示,热能系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全体热能人将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矢志求索,向着一流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校友分享
校友代表们回忆了在母校度过的青春岁月,并表达了对热能系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他们感谢母校提供的优质教育,感恩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同时分享了各自在热能领域的成就和感悟。发言中,校友代表们展现了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热能系未来的无限憧憬,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兄弟校友会发言
来自上海、广东、廊坊、宁波、无锡、大连等10余地兄弟校友会的代表向热能系校友会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祝愿。各兄弟校友会代表纷纷表示,将加强与热能系校友会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校友事业的发展。
张欣欣作总结讲话
张欣欣在总结讲话中向各位校友表示欢迎,对热能系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热能人多年来积淀的“热情如火,能量无穷”的精神和对学校科创人才培养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希望热能系校友会把更多校友凝聚起来,不断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热能系校友会成为校友们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
合唱校歌
最后,与会全体成员合唱校歌《摇篮颂歌》并合影留念。教师工作部部长董春阳,招生就业处处长吕朝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王丽红,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国参加活动。
合影留念
热聚炉中火,能耀满天星。大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72年办学历程的温情回眸,也为全体热能人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前进号角”。未来,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将继续面向工业节能减排主战场,坚持围绕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人工环境及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需求,努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同步提升,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摄影:能环学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