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北京市师德榜样、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刘应书教授的教学与科研报告会于科技楼905举行。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王立、副院长夏德宏、冯妍卉、唐晓龙、耿华、学院党委副书记孔德雨及学院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本次报告会。党委书记董春阳主持报告会。
刘应书教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出发,介绍了自己的主要教学工作与课程结构设置,指出教学应注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与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与能力。通过课堂调查,他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以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思维,刘应书教授选择了思维训练、思维竞赛、小组学术报告和辩论赛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刘应书教授认为学术能力和为人处事两方面都应有所注重,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刘应书教授着眼于国计民生,将气体分离与净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环境保护、能源气体及生命保障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刘应书教授重点介绍了高原制氧供氧技术在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建设中的应用。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恶劣环境中,刘应书教授与其他几位教授经过多次实验,设计建造了制氧站与隧道氧车,解决了工人的健康问题,大大提高了隧道建设速度。对于多年的科研工作,刘应书教授感触颇深,指出“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从事科研工作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把握机遇,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实现科学与技术的平衡,使科学技术真正走近大众,造福社会。
通过多年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分享,刘应书教授以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用心教书、潜心育人、专心做事的教师与学者的形象,为年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传经送宝,对于他们改进教学方式、提升科研水平具有一定的激励与示范作用。
(撰稿: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