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都是近些年的热词。两者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最近,学校社会工作专业2022级40名学生在甘肃省秦安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专业实践。秦安县是学校的对口帮扶县,实践团队在学校挂职秦安的景鹏副县长的大力协调和帮助下,从多角度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
实践团队积极开展教育帮扶。“崇文重教”是秦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实践团队将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作为重头戏。7月1日、4日和5日,40名大学生在学校社会学系副主任寇浩宁副教授和张宇迪副教授的带领下,先后来到秦安县第二幼儿园、安伏教育园区、位峰学校、麻湾学校、龚川小学、王尹学区、兴丰中学和朱李小学等多地开展心理服务和励志助学活动。大学生们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近距离与当地学生深入交流,先后开展了16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内容涉及心理发展、生涯启蒙、学业规划、家庭认知、情绪调适等方面,活动覆盖学生近400人,数十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与观摩。在活动中,大学生们以事先准备好的结构性小组工作方案与当地学生展开互动。互动以形式有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表面的游戏形式,而是引导当地学生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所引申出的价值观、生涯、学业、家庭等方面的人生议题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助老服务。大学生们来到郭嘉敬老院探访了当地老人。大学生们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叙事疗法和人生回顾干预法的理念,与老人深入交谈,询问并倾听老人的过往经历,从中挖掘出“闪光点”,通过肯定老人在生命历程中体现出的能力和贡献来为老人赋能,提升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并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
实践团队积极服务乡村文化建设。大学生们探访了石节子村、龚川村和康坡村,深度了解了当地的乡村文化建设情况,并积极与当地负责同志交流,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围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在地文化结合乡村振兴、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实地调研并提出了建议。7月4日,大学生们与当地群众在沟门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热闹活泼的“村晚”演出,节目形式包括独唱、合唱、舞蹈、舞台剧等,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为了提高县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实习队长、学校副教授张宇迪来到秦安二中,为100余名中学教师带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张宇迪的讲座以“如何利用青少年亚文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题,涉及四方面内容:什么是青少年亚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利用青少年亚文化、如何利用青少年亚文化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参加讲座的中学教师来自县一中、二中、四中、五中、职校、民生中学、兴国中学、桥南中学等8所学校,包括班主任、专(兼)职校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力量。教师们认真倾听,积极互动,纷纷表示很受启发。
实践即是教育。实践团队先后在民政局、社会工作部、人社局、何川社区、农业农村局、安伏镇、郭嘉镇开展调研,并与部门领导和当地干部交流,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为学生讲解了一线的工作。来自基层乡村党员的党课报告,深深的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乡村振兴的成果在当地领导和干部、群众的介绍中,在学生们的耳濡目染中缓缓流进学生们的心中,让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也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乡村振兴工作走入了大学的教育教学中。
服务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专业大有可为。通过短暂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在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中,为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摄影:文法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