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晚七点,以“社工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为主题的社工党06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在文法楼305如期举行。本次生活会由支部宣传委员卢小强主持,会上同志们针对本次生活会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卢小强同志以2010年以来高校大学生各种各样的自杀与他杀现象为出发点,进行了简单的原因探究,并由此引出本次生活会的主题:社工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话题紧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热点事件,并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非常契合,在场的每位同志都积极参与发言。
支部书记李玉凤同志从社会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接二连三出现的自杀现象。她认为,根据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定义,当自杀大量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杀当成一个社会现象来看待。一个社会若有成熟且有条不紊的规范或价值标准的约束,人们便会自觉将行为束缚在一定的框架之中,个人私欲不会泛滥,生活才有目标,自杀现象就会少;而由于社会分工加剧和社会快速发展导致规范真空或规范失灵,人们的行为没有一套成熟的规范和标准来约束时,人们的思想便会处于混乱状态,个人私欲膨胀,容易导致自杀。支部组织委员佟潇同志则从心理落差角度分析了本次论题。他解释到,选择自杀的大学生在大学前都是班级的佼佼者,来到大学,面对人才济济的环境,觉得自己不够出色,产生了心理落差;父母的期待与自己现实的情况产生落差,在自己调节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像自杀类的悲剧。
接着,几位同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徐美美同志则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我们的高校文化建设缺乏主心骨,学校定位不明确;一个人兴趣越多,则他的眷恋也就越多,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发挥、挖掘自己才能的平台,这样学生的兴趣多了,自杀就会缓解。刘春同志对此表示赞同,并就培养学生的兴趣发表看法。
张洋同志则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成本收益概念分析了自杀现象。他认为,自杀压力来自付出于收获不匹配,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感情都是这样。对成本、期望的看法一旦偏差,如果成果与付出不匹配,那么就会导致利益失衡,产生不利情绪。他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时要考虑全面,衡量各方面的利与弊,也会缓解不良情绪。
接下来,几位同志纷纷从彼此关爱角度分析本次主题。大家普遍认为,选择自杀的同学其实是需要倾诉渠道的,任何一个内向的同学也有属于自己的倾诉渠道。只是很多时候,这种渠道被切断,使他们失去了倾诉的对象,这样就很容易进入死胡同,走上不归路。自杀是种冲动,这种冲动是可以避免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无论在班级层面上,还是宿舍层面上,我们都应该关爱我们的同学,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开导他们积极面对。就像赵云龙同志所说:已经自杀的同学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认识的同学不自杀,只要我们在一起!
最后,支部书记李玉凤作了总结,并传达了辅导员顾耘宇对党支部成员和社工06所有同学的深厚关切。她指出,身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大家认为应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身边处于迷茫与痛苦中的同学提供帮助;同时身为党员,更应该站得高、看得远,关注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能够更加关心身边的同学。四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培养了我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和弱势群体情节,因此,为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提供帮助是我们的专业要求,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此次组织生活会在大家的讨论与辩论中结束了。通过此次生活会,大家真诚交流,表达了相互关爱,也彰显了对社会的责任。
(责编: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