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第184期星期四人文讲座在机电楼201教室如期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张国涛副研究员向同学们作了题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景观与文化使命》的报告,为同学们展现了当代中国纪录片事业发展的恢弘画卷。
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博士,中国新闻传播类权威核心期刊《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主要研究领域有电视剧美学、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节目策划、媒介文化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横向项目。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电视剧本体美学研究:连续性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晚上19:00,本期讲座正式开始。张国涛老师主要向同学们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景观;二是中国纪录片的文化使命。在正式进入讲座内容之前,张老师首先询问了同学们日常观看过的纪录片,并结合这些记录片向大家介绍了纪录片的学术概念,重点讲解了纪录片“真实性”这一重要特点。张老师主要从创作主体、播出平台、风格类型和产业规模等四个方面来介绍纪录片的发展景观,并重点介绍了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的开播以及频道理念和目标定位。同时,还向大家介绍了业界较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的制作人及其主要作品,引起了同学们很大的共鸣。此次讲座的第二部分是介绍“中国纪录片的文化使命”,张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四个方面对“文化使命”进行了总结:纪录片担负着宣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纪录片是平衡文化生态,满足日益多元的文化的需要;纪录片的播出具有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纪录片具有启迪民族智慧,促进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本期讲座总共持续2个小时,最终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本期人文讲座,同学们增加了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纪录片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和体会。
(责编: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