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北京科技大学第235期星期四人文讲堂于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国曲牌与中国音乐之关系”,有幸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傅利民教授作为主讲人,文法学院17级辅导员张洋出席本次活动。
![605569f6e6802650cab67a4182b5ec2a.jpg 全场照片 (1).JPG](/__local/3/56/A9/A44BBA27961C104D75634D172E2_7D2C81C6_26136.jpg?e=.jpg)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曲牌唱腔众多,曲调动听,每一曲的背后都是一个动情的故事,都能带来一段音乐的享受。本期人文讲堂中,傅利民从中国曲牌与中国音乐的关系入手,带领同学们走入曲牌音乐世界,感受曲牌音乐魅力。
![c223557155f096c0175f3ecd053dfed3.jpg 嘉宾照片 (1).JPG](/__local/6/1B/65/75A4FE0182BB04E819166610C03_02876E20_169CC.jpg?e=.jpg)
研究曲牌音乐,就必须具有中国特质的曲牌思维。傅利民首先从曲牌音乐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曲牌音乐层次性、可变性与流动性的三大特点,展示了中国曲牌的丰富内涵。此外,他提出,对于中国曲牌的研究,应有纵向与横向两种思维角度。纵向,从曲牌的历史梳理着手;横向,对同一时期曲牌在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进行对比。他认为,当今曲牌研究的突破点应该是名称与素材、音乐功能、演奏形式、曲式格式和宫调体系五大方面。
曲牌音乐一曲多变,和而不同,正因如此,每一曲都有独特的音乐魅力。谈到曲牌学,必要谈到其音乐功能。曲牌音乐是一种具有治愈功能的美学,烦闷缠身时听上一曲,生活重新变得多姿多彩。曲牌音乐的研究涉及多种学科,傅利民教授选取中国曲牌研究中的优秀范例,供同学们学习与借鉴。
![3c03fbb3f253bca66737a2d541f4defc.jpg 全场照片 (2).JPG](/__local/6/C2/F8/8F10234D2E1AF04C3B9B4172061_2C86E8CE_297A9.jpg?e=.jpg)
傅利民认为曲牌音乐研究是中国音乐话语体系建设极为重要的抓手。曲牌对于重新认识中国音乐文化、建立音乐文化体系以及中国音乐的学科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他呼吁能有更多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能够投身到中国曲牌的学习和研究中。
![7b080e4852ea4ea151c6467dd619d11a.jpg 嘉宾照片 (3).JPG](/__local/3/6C/52/56E88D48E1D4C0CE99896DC0DD8_8F073F5D_12982.jpg?e=.jpg)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激情满怀,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及困惑之处进行提问请教,体现了北科大学子的求知精神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1a8a2be3a0723b973d0c8d2ef80839a0.jpg 同学提问 (1).JPG](/__local/0/6C/74/91F9AFBE8A673B7B59F5A34FE19_4556BF23_1AA10.jpg?e=.jpg)
![eb95189d0fc80e34ba47268bd2552bd5.jpg 同学提问 (2).JPG](/__local/5/9D/FC/B6311268E796439F6166DE12A49_99E3E12B_1C41D.jpg?e=.jpg)
最后,傅利民为文法学院题字,并与出席领导合影留念。曲牌音乐,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希望在新时代它能够焕发生机,重现辉煌。
![7cdc90a67a02a4b8088691cb4a79ba94.jpg 题字.JPG](/__local/7/DD/33/CB29AFED486A82E100345C645B7_1DCCFA9E_21781.jpg?e=.jpg)
![30ef097598a8da73a73cf9237be27375.jpg 合照.JPG](/__local/F/F7/E8/79522B4E18E0182A9C83A0FE500_23555764_1D08C.jpg?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