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晚,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在管楼301召开讨论会,主要学习校团委书记刘晓东同志在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二十二届二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会上,研会主席顾侃向研会成员传达了刘晓东书记此次讲话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刘书记的讲话,研会也对自己上一阶段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首先,刘书记对我校共青团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校共青团在拓宽工作对象、延伸工作手臂、加强思想引导、改革社会实践、强化科技创新、发挥维稳作用等六大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刘书记提到的这六点,管院研会在过去半年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举办学术论坛增添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举办留学生圣诞晚会,努力将工作范围扩展到全体学生。然而,不足之处依旧存在,如晓东书记提到的将青年教师群体融入进工作范围等,对于这一点研会在以往工作中存在忽视,故以后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
接着,刘书记就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定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校共青团的核心职能是育人,其在高校中的角色是青年友、思想库和创新源,是任何校机关和部分都无法替代的,同时,共青团还要处理好各级学生组织的关系并不断进行系统化思考,关注整体格局,科学设计,抓重点、做精品对高校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关于此点,研会在上一阶段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疏漏,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组织往往以院内为主,与兄弟院社团的沟通与交流较少,不能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对角色重新定位,将活动有关创新性结果进行扩展,最终应用到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
刘书记概括了共青团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四大难题。即:由当前社会背景引发的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能力的难题、由共青团职能定位引发的提升成长服务能力的难题、保持基层团组织生命力的难题和网络时代提升网络引领能力的难题。
刘书记总结了共青团工作开展中的五条规律。包括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向“融入中心,丰富大局转变”、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用育人性、内涵性、启发性、普遍性四个指标评估工作项目,善于用青年话语传递青年主张,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凝聚青年。刘晓东书记提出的四点难题,研会在上一阶段的工作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工作中引起了注意。研会在活动开展和社团建设中,力求责任到人,通过变换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式,加强学生成长服务能力,提高社团的贡献力。然而,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的时尚元素依然较少,不能充分调动青年的口味,这也成为下一阶段研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刘书记对共青团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每一位干部首先能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发展观,并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为我校共青团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的共青团组织之一,研究生会对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展开肩负重要职责。因此,通过此次学习刘晓东书记的讲话以及对上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的总结,研会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重心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划。
通过对上一阶段工作不足之处的总结,研会决定接下来对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做好共青团的有力助手,为共青团建设添砖加瓦。管院研会是管院青年的代表,它的各项工作都与共青团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在接下来的活动组织中,研会应以学院共青团为核心,充分搞好本院青年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构建管院青年与校共青团之间的桥梁,将工作做到位,担当学院共青团的得力助手。
第二,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头脑来组织活动。按照晓东书记提出的要求,研会作为一个青年社团,同样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增添鲜活元素、改变以往活动模式。青年是时代的引领者,青年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样应该将时代的特色表现出来。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研会应该注重时代特色的体现,包括网络等多种技术的引入,充分迎合新时代青年的口味。
第三,保持社团干部的先进性,加强对社团干部的考核。研会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完善对干部的工作考核制度,包括会议出勤、活动组织情况调查反馈等。社团干部自身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学习、善研究,更多的用自身魅力建设健康的社团组织。研会在下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对干部考核进一步细化,并以召开小组会议的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每个干部用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品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研会将严格按照晓东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有关共青团建设的要求,充分领悟晓东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努力调动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以及青年教师等的积极性,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有意义”、“有内涵”、“有乐趣”,为我校共青团建设增添新的激情与活力!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