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化生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职业规划方案和出色的现场表现,斩获就业赛道研究生组金奖、就业赛道本科组银奖、大学生成长赛道铜奖,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的卓越风采与职业规划能力。
以规划为笔,书写青春答卷:就业赛道研究生组金奖——陈倚(2024级硕士研究生)

作为深耕精密制造领域的研究生,陈倚始终以技术为锚点、以创新为引擎,将科创竞赛中锤炼的研发思维与学生工作中培养的统筹能力深度融合。本次赛事让她完成了从“解题者”到“破局者”的蜕变——在项目路演中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工艺优化方案,综合面试中展现工程师必备的系统思维,这些经历使她对职业发展有了立体化认知。未来,陈倚将聚焦精密加工核心工艺突破,力争成为能主导产线升级的技术骨干,通过工艺革新推动行业降本增效。职业规划大赛如同精密制造的微缩实验室,让她验证了职业定位的精准度,更坚定了用技术创新为中国智造注入青春动能的责任担当。
就业赛道本科组银奖:柏思聿(2022级应用化学本科生)

作为一名生长于吉林黑土地的青年,柏思聿始终将“科技助农”的初心镌刻于心,逐步确立了科技特派员这一职业目标,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三年求学路上,实验室的试管与乡间的泥土共同滋养着我的成长。在科研实践中,创新产品的实地检验,让老乡们第一次触摸到“田埂上的科技”;在延边边境村调研时,留守老人颤抖的双手与缺失年轻面孔的全家福,让她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情感与希望的传递。成长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学生工作教会她如何将理想落地为方案,社会实践让她读懂土地的温度与农民的期盼。120小时的志愿服务、80余天的基层驻守,从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从数据图表到田间实效,每一次实践都在重塑柏思聿对“科技特派员”的理解——它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如今,她带着专业积淀与对乡村的深情,愿以青春为桥,连接科技创新与乡土需求,让每一份研究成果都成为点亮田野的星火。参加职规赛是叩问初心的旅程,更是一次职业规划的深度校准。当她站在答辩台上讲述科技特派员的理想时,那些在田间调试设备的日夜、与老乡促膝长谈的瞬间、实验室里反复验证的数据,忽然串联成清晰的职业图景——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将科技转化为泥土中生长希望的能力。
大学生成长赛道高教组铜奖:刘梦怡(2022级生物技术本科生)

在本次职业规划大赛中,刘梦怡围绕“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员”的职业目标,系统分析了自身的学术背景、实践经历及这份职业的市场背景与就业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参赛,她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于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和对科研的热情,但也意识到在跨学科知识和实验室经验上仍需加强。大赛让她学会以更清晰的逻辑规划职业路径,例如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来提升科研能力。同时,评委的指导让她更重视学长学姐的经验对我指导的重要性。此次经历不仅坚定了刘梦怡的职业理想,更让她懂得规划与行动缺一不可。未来,她将以此次获奖为动力,在肿瘤免疫领域深耕,为攻克疾病贡献力量。职业规划大赛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的方向与差距。勇敢剖析自己,保持热爱,但别让梦想只停在纸上——行动才是关键。学弟学妹们,尽早探索、敢于试错,每一步努力都会让你离理想更近。科研之路虽长,但清晰的规划会让你走得更稳、更远。共勉!
(摄影: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