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学组织学生骨干齐聚化生楼212会议室,观看了两会开幕盛况。同学们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青年使命展开深入讨论。

同学们纷纷表示,两会不仅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更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斗方向,激励大家以实干担当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团委学生副书记王怡璇说,2025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通过直播画面,我深刻感受到这场春天的盛会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足音。在湖北山区支教时,我们用生物知识教孩子制作生态瓶,通过观察微型生态系统理解环保意义。一个孩子说:原来垃圾可以变成资源!这句话让我震撼——基层科普的种子正在发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让生物技术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才能实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百姓家的理想。
团委学生副书记、实志中心执行主任李嘉译说,每个人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我从两会、政府报告中看到了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在实验室,我们推行绿色化学理念,通过微通道反应器减少溶剂用量;在校园,我们发起低碳生活打卡活动,号召同学减少塑料使用。这些日常行动看似微小,却是践行两会精神的基石。作为一名团学干部,我们应该号召化生学子以微创新推动大变革——比如,利用生物催化技术替代传统高污染工艺,让工业生产更清洁。当千万个小我汇聚成河,便能掀起高质量发展的巨浪。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石祥琨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教育议题尤其触动我。两会委员对教育质量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时,我们团队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环境修复技术——利用转基因植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并通过代谢工程实现重金属回收。这一项目不仅获得金奖,更被环保部门列为试点方案。这正是青年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的生动实践。未来,我希望将这种创新精神延续到科研中,为解决生态难题提供化生方案。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徐鑫琪说,两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委员们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议题的提案,展现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关怀。我也关注到现在科技创新不断为经济注入的强劲动力:作为化生学子,我们应把握生物医药、绿色合成等前沿领域的机遇。例如,学院近期在酶催化绿色合成领域取得突破,通过优化反应路径降低化工污染,这正是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贡献。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让我深受启发——未来的科研需要跨学科融合,我们既要深耕专业,也要拥抱技术革新,在交叉领域开辟新赛道。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卢心蕊说,我从两会中感受到改革方向与民生保障的双向奔赴。文化自信与依法治国的讨论让我深受启发: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上,更在于用现代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比如,学院团队正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古建筑彩绘进行微生物保护,这正是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而依法治国在科研领域同样重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到知识产权保护,我们需树立法治思维。作为青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关注国家宏观政策,也要脚踏实地参与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国家战略需求中。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执行主任赖振宁说,消费提振、收入分配改革等政策直接回应了人民期待。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举措印象深刻。我们的专业规划应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团队正在开发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让普通家庭也能便捷筛查农残超标。此外,环保材料研发也是重点方向——近期我们尝试用秸秆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既减少白色污染,又助力农民增收。这些科研选题始终紧扣社会痛点,让科技真正惠及百姓。
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执行主任万好说,开幕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政协委员们身着正装,神情肃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庄重与神圣。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扎根基层,有的奋战在科研一线,但他们都怀着同样的使命——为人民发声,为国家建言献策。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心系国家命运,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理论学习中心执行主任邱豪说,作为一名关注国家大事、心系民族复兴的青年学子,我观看了这场意义深远的开幕式,内心深受触动,感慨良多。我深感国家对于青年一代的关怀与期望。我特别关注了一些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议题。比如,有代表提出了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提案。这些提案不仅反映了我们大学生的心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而我们化生青年更要夯实实验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堂管理服务中心执行主任赵晓兰说,两会让我们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当AI技术破解社会难题与公益服务温暖他人成为两会关键词,我们更需思考:如何用生物科技解析生命密码?比如,学院合成生物学团队正在设计工程菌,用于高效降解塑料垃圾;另一组同学则与医院合作,开发肿瘤早期筛查的基因检测试剂盒。这些实践不仅回应了健康中国的号召,更让科技有了人文温度。作为00后,我们的理想不仅是发论文、拿奖项,更应让研究扎根大地,让成果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传媒中心执行主任张浩禹说,两会中政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而我们化生学子要聚焦破解卡脖子难题,国家加大对量子计算、新能源等领域的投入,激励我们深耕绿色催化、生物基材料等方向。例如,实验室正在研究光驱动CO₂转化技术,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这项技术若实现工业化,既能缓解气候变化,又能创造经济价值。每一次反应条件的优化、每一组数据的验证,都是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步。作为青年科研者,我们需耐得住寂寞,扛得起失败,在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创新创业中心执行主任温睿泽说,两会开幕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方向以及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既是国家政策的受益者,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研发经费强度提升至2.8%,我仿佛看见无数化生人在实验室通宵攻关的身影。去年,我们团队为研发新型抗生素,连续三个月进行菌种筛选,最终获得一株高效抑菌的放线菌。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想到未来可能拯救无数生命,一切付出都值得。我们既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要成为科技伦理的守护者——在基因编辑、AI制药等前沿领域,必须坚守科学道德底线,让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两会精神为化生学子指明了奋斗方向。同学们一致表示,将秉持创新为笔墨、实干为纸的信念,在生物医药研发、绿色化学工艺、乡村振兴服务等领域勇担使命,以专业之力回应时代召唤,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华章。
(摄影: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