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推进数学学科建设,从前沿角度探索未来学科发展前景、研究方向,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10月22日,我校数学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唯实大厦召开。
![026.JPG 026.JPG](/__local/A/CF/33/BB312414E1C3471BEA6A3CE63AF_40192409_187950.jpg)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江松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平院士,汕头大学乌兰哈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卢玉峰教授,浙江大学包刚教授,天津大学孙笑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惠昌常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燕敦验教授等咨询专家应邀出席。学校副校长张卫冬、王鲁宁,数理学院班子成员及数学学科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胡晓军和研究生院院长林林主持。
![1.jpg](/__local/2/F2/68/BF8AE6B1DD020DCEA6759702416_161C6E5A_3EA91.jpg)
胡晓军、林林主持
![4E8A4730.JPG 4E8A4730.JPG](/__local/C/12/1E/1675091879100DBEA90C73DCEFF_8AE4C071_BAB42.jpg)
张卫冬致辞
张卫冬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专家的莅临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对各位与会专家对学校和数学学科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数学学科的基本情况,希望与会专家为学科今后的发展建设会诊把脉、出谋划策。
![2.jpg](/__local/A/87/45/05BCCB89C030DBCAB1217E10943_9FEE0389_261B6.jpg)
庞晓露作学科介绍、陈艳萍作工作报告
![3.jpg](/__local/E/A7/C6/F557B30F4EB76B3CD774F8135EB_55C09479_2A169.jpg)
翟翠丽、赵伟峰、刘林作工作报告
数理学院院长庞晓露和应用数学系主任司新辉从数学学科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5方面介绍了学科现状。庞晓露提出了数学学科“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应用问题为驱动,厚基础、重应用、强交叉”的发展目标,并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司新辉从人才引进、考核考评制度、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等方面介绍了数学学科发展举措。数理学院副院长陈艳萍及3位青年教师代表翟翠丽、赵伟峰、刘林分别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院士.jpg](/__local/9/EB/47/87993DEFB27B8204CB065415F42_B080D093_395C0.jpg)
江松、张平发言
![4.jpg](/__local/E/ED/10/D6A02765BBBFB6515AE8FC9F2A8_F14C2D81_4676F.jpg)
![33.jpg](/__local/8/4F/FE/9E4ED287621171E73E89A4D2BAE_775D9E15_3DA03.jpg)
乌兰哈斯、卢玉峰、包刚、孙笑涛、肖杰、惠昌常、燕敦验发言
与会专家先后发言,他们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及数学学科近年来在基础数学领域的交换子研究理论和交叉领域的材料形核动力学上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学科特色、师资引育、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4E8A5032.JPG](/__local/8/80/FC/66DB8AF1E564E190D613C907F77_9F456868_B3A54.jpg)
王鲁宁作会议总结
在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后,王鲁宁作会议总结。他对与会专家的中肯意见和建议表达感谢,他表示学校和学院将会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推动数学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WechatIMG6.jpg WechatIMG6.jpg](/__local/3/19/E6/0C23FD5D238C28649B8A9CFB904_2A4A4157_25CC2.jpg)
会后集体合影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体现了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学校的整体水平。未来,数学学科将继续在有组织科研、学科交叉融合大的背景下,不断革新、继续前行,为进一步培养具有钢筋铁骨为国奉献的新时代基础学科人才聚势赋能。
(摄影:数理学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