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计通之光•人物】李曼玲:让生命充实有力 让梦想水到渠成

2015-05-18
单位(作者):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编者按】近年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育人效果得到有力彰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为加大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学院师生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在学院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计通学院新闻中心形成“深度·计通之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李曼玲.jpg

李曼玲,计通学院物联11班学生,中共党员,已免试推荐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信息安全。大学期间,曾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蓝桥杯”软件创业团体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三等奖等十余项国家、市级竞赛奖项,并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一等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同时,她还参与到中科院计算所2014 TAC-KBP评测,独立完成了NER命名实体识别部分的研究。此外,大学期间她还担任了索思科技协会副主席,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计通本11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等职。

女神学霸,全面发展

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李曼玲所有学习工作的前提,是她飞得更高更远的有力的翅膀。在保持大三学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高出第二名近3分,各主干课程均为专业最高分的同时,她还选择了我校具有“经管中的计通专业”之称的东凌经管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位,在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同时,积累自己的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

然而,仅有课本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作为计通学子,李曼玲同样看重动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让她在科技之路上真正长远地走下去。2012年12月,她入选Oracle WDP全球职业培训项目,从此开始了没有周末和假期却 忙碌充实的大学生活。每一天,她都在专业课堂、双学位课堂与Oracle课堂之间来回穿梭,专注于Java、数据库技术、Web开发技术等的学习与实践,先后完成了企业内部聊天系统、商超购物系统、购物网站等大型系统的设计,从学习到科研,从前端到后台,一次次考试,一行行代码,她从未放松过。同时,她将双学位的知识与Oracle的授课结合,细心体会Oracle这样一个以大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发闻名于世的公司,从其团队管理、到用户思维、再到系统开发架构,从中,她学到了很多。2014年5月,她以98分通过全球权威的OCJP认证,位列该批次学员第一。

“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学习,时间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学习方法。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构建一个详细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前预习,按时复习,勤勤恳恳挥洒汗水,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她的眼中,学习是莫大的乐趣,科研是精神的食粮。“当你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积累之后,你所享受到的成就感,会让你的一切的付出都变得有价值。”

竞赛达人,遍地开花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李曼玲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程序媛”,在大大小小的学术竞赛场上,你常能看到她在答辩的飒爽英姿。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上,她作为核心人员完成了六子棋和不围棋的程序架构。在程序编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她毅然放弃了最拿手的Java语言,而选择自己毫不熟悉的C++语言,从头学起。暑假一个半月,她没有回家,每天早晨到索思搞研究,晚上十一点多回宿舍,临近比赛甚至没时间吃饭,厚厚的一摞书,中文、英文、繁体各类论文,她一一读过,凭着一丝丝线索寻找最佳开局库局面,最终设计出一套包括走法生成、博弈树搜索、估值策略、动态开局库等在内的完整的高效算法。在备赛的过程中,她也曾急哭过,但从未喊过苦,从未放弃过。最后她带领团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

“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创业赛上,她的团队的“基于云医疗与大数据的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在5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初赛排名全国第二的成绩,获得了全国二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上,她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完成了“支持DRM的移动HEVC多媒体加解密系统”,创新性地构造了一套方法,保护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的视频不受未经授权的获取和再分发。作为多用户角色的大型系统,系统架构及服务器成为了项目实现的难点,她主动完成了项目架构设计,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编写,占总代码量的三分之二。最后,她所在团队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上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三等奖。

如今,竞赛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但光鲜的成绩背后,也有无数的艰难困苦。她说“面对困难,有时不一定要苦思冥想,我们还有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我们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大家庭。面对荣誉,也不需要欣喜若狂,每个人都有过付出,每个人都值得感恩。”

之后她坚持不懈,慢慢地经验累积,奠定了她的成功。从当初单纯的打打下手,到最后的独当一面,这过程也许只有她自己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而我们都是她成功的见证!

文艺才女,服务他人

从日常学习的坚忍不拔,及时反思总结;到竞赛中的刻苦钻研,不甘言弃;在这充满坎坷与荆棘的求学之路上,她一步步走过,一步步成长。不仅如此,她还担任索思协会分管学术部副主席,举办,协助举办了acm大赛、名家讲坛、计算机设计等各项赛事,每学期平均十余次的讲座竞赛中,都有她的身影。她说:“我想为营造学院的科技创新氛围尽一份力。”

大二时,她曾担任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从歌手大赛、柿子文化节、主持人大赛、季小军讲座等各大型赛事中,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秉承“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光发热”的原则,她办事一丝不苟,从不懈怠。

作为年级首批预备党员,她担任着计通本11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获学校基层立项一等奖,红色1+1市级奖,并在今年成为学校选送参加紫光阁计划的10名同学之一。同时作为一名班委,她严于律己,有极强的班级荣誉感,与物联11共进退,北京市先进班集体,位列全校第二的成绩是对他们最好的嘉奖。她说:“物联11,是我永远的骄傲”。

没有平时精心的准备,怎么会有活动中令人赞叹的表现;没有平时的付出,怎么会有最后的骄人成绩。李曼玲,她怀着一颗上进.奉献的心,在为同学服务,为校园活动增光添彩的道路上,昂首,自信,向前。

志愿之心,温暖青春

在投身学习科研的同时,李曼玲还不忘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把我的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社会上的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弘扬志愿者精神,与现代文明同行,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 ”。“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是她不变的目标。

大一时,她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科技馆服务队的一员,一去就是一天,最常分配的岗位是儿童区,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她不喊苦,不喊累,因为她在传播爱心,传播温暖。北京科技大学60年校庆期间,她作为剧务志愿者全程协助“鼎立中华”校庆晚会的举办,保障晚会顺利进行,与普通的志愿者不同,作为校学生会的一员,她需要比普通志愿者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但她不以为苦。付出终有回报,她被评为“优秀校庆志愿者”。迎新工作,她乐在其中,担任“志愿者的志愿者”,为所有志愿者提供各种保障。虽无缘见到新生灿烂的笑脸,但她力求为志愿者们提供最舒适的环境。今年,她入选APEC领导人会议周志愿者,担任APEC志愿者临时党支部生活委员及第四团支部生活委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中国青年主动、开放、沉稳、大气的大国形象展示给了外国友人,为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的列车,一直向前驶去,我们不能选择停留,但我们可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它在我们所经之处茁壮成长,能成为一把遮天大伞,为需要的人遮光挡雨。李曼玲,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用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回首已去的大学三年,她褪去了高中的稚嫩,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也收获了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硕果。踏入大四的门槛,她满怀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也许前方仍然会有荆棘风雨,但她拥有自己坚定的梦想,便只顾风雨兼程。 “大学期间,要尽可能尝试多的事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今,她将这句话赠与学弟学妹。希望他们也能承载着学姐的期望,通过竞赛科研,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收获成功与快乐。


(责编:董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