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赴未来之城,绘梦想蓝图——北京首批疏解高校联合实践团赴雄安新区开展实践活动

2024-07-25
单位(作者):机械工程学院

7月13日至14日,依托北京行业背景高校党建辅导员工作室协作组平台,在学校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的帮助下,学校“未来之城,双向奔赴”实践团队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所首批疏解高校联合发起“同踏新校区,同奏四校歌,同书文化韵,同绘社区图,同创雄安城”主题实践活动,赴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雄安印象展览馆,雄安超算中心,四校校区新址,新区容东管理委员会望淀、胡村、南文营、双文社区以及新区容西管理委员会贤溪社区,全面深入了解了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和目标,重点体验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各项惠民设施。

实践团出征合影

千年大计,心向往之

实践团参观照片

四校联合实践团成员们赴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了解学习了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孕育历程。中心通过大量的图片影音、景观模型等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宣传片《雄安》带领实践团成员们直观感受了一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典范之城的美好未来。在这里,实践成员们真实看到了雄安这座生态宜居、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的建设过程,全面了解了实践对象——“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定位和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在雄安印象展览馆和超算中心,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建设照片、沙盘模型、科技体验等互动内容,沉浸式感受了“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智能城市的魅力,以青年视角记录讲述了雄安建设故事、畅想眺望了雄安未来故事。

提前布局,系统谋划

实践团在南文营社区参观并签署协议

四校联合实践团成员们赴雄安新区容东管理委员会望淀、胡村、南文营、双文社区以及容西管理委员会贤溪社区开展校—企—社党建联建共同体、北京科技大学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基地共建活动。在雄安新区首批回迁安置社区——南文营社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楚嵘的带领下,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参观体验了社区食堂、社区博物馆、邻里驿站、养老驿站等一批邻里级公共服务设施,学习了解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更高、服务效率更优的邻里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理念,并聚焦社区服务对象需求,计划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和青年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

实践团在望淀、胡村社区开展座谈会并签署协议

在望淀和胡村社区,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大拇指帮帮团”的志愿风采和全民友好社区建设思路,真切感受到“和谐睦邻、文化文艺、医疗健康、绿色环保、法律服务”等多维度一体化服务体系的科学智慧。实践团成员与容东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谭振勇,胡村社区、望淀社区、东西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承龙等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充分了解到社区对高质量教育文化活动、高水平实践体验活动的需求和真切感受到社区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大学生们的欢迎。

实践团在双文、贤溪社区参观并签署协议

在双文和贤溪社区,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了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区的建设理念,重点体验了“雄安新区儿童友好社区”的配套设施。双文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润松,和贤溪社区工作人员闫孟为实践团成员生动展示了社区享趣智汇馆、航天科普馆、亲子体验馆、贤溪阅读季等寓教于乐主题场景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并介绍了社区在此基础上建设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和全龄友好社区的初步规划和实际需求。实践团也将根据社区建设全龄友好社区的需求,聚焦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法制宣传进社区,科普教育进社区等主题活动,让实践团的点滴努力,汇聚在雄安新区基层社区建设的汪洋大海之中。

筑未来城,绘梦想图

四校雄安新区新址

四校联合实践团成员们赴雄安新区四校校区新址进行实地参观,进行“同奏四校歌”主题活动。四校雄安校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来访同学,积极配合实践团同学开展活动,并讲述校区已有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其中,学校雄安校区首个开工项目——实验实习保障中心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现场工作人员从材料选择、建筑结构到安全标准等多个角度,为同学们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大家共同描摹了这座“未来之城”中大学城的宏伟蓝图,共同期待在国家基于大学的规划发展和青春血脉的注入下,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更加凸显创新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的特点。

雄安已经成为一方热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座新城正在人们的期待中初显。蹄疾步稳向前行,“未来之城”日日新。学校“未来之城•双向奔赴”实践团未来将继续联合三所高校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城市基层组织和各行各业,探索大学城与当地城市交融互建模式,充分挖掘行业类高校为新区建设的作用,结合雄安未来大学城目前的建设与规划,探索分析雄安未来大学城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为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先行者”作用,体现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生动实践。

(供图:机械学院)

(责编:付云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