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6年奥地利冶金与材料论坛会议在奥地利莱奥本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的机遇与风险”。欧盟若干钢铁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中国与欧盟在钢铁方面的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会议开幕式由奥地利冶金与材料协会主席Bruno Hribernik博士主持。
受奥地利冶金与材料协会的邀请和中国金属学会的委托,我校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张立峰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学术演讲。张立峰的演讲针对近年来欧美对中国钢铁业的质疑和批评用统计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演讲重点强调了下面几点:一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和钢铁出口量随年代的进行是两条平行线(图1),出口总量一直低于产量的15%,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某些国家的比例;二是2015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总量约800万吨,仅占欧盟钢铁产量的4.7%;出口美国的钢铁总量约250万吨,仅占美国钢铁产量的3%。中国对欧盟和美国这么低的出口量无法破坏欧盟和美国的钢铁业,欧盟和美国不能转移视线。因为中国对欧美这么少的出口量,欧美即使对中国实施反倾销也救不了其钢铁业。欧美所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在欧美之外的一些国家更倾向于买中国的钢铁而不是欧美的钢铁;三是中国关于钢铁领域的学术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大学关于钢铁领域的研发,以五本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为例,已经由2005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36%。学术论文的数量在国内有四所大学达到了世界大学的前十位,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已经遥遥领先、世界第一(图2)。统计还发现,中国钢铁的出口量和中国学者在国外五大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成线性相关(图3),这充分表明科技进步对中国钢铁生产、钢铁质量和钢铁出口的促进作用。
图1 中国钢铁产量和出口量随年代的变化
图2 排名前十的世界大学在四大期刊上(MMTB、ISIJ、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Ironmaking & Steelmaking)的发表文章的数量
图3 中国在国际五大冶金期刊上(MMTB、ISIJ、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Ironmaking & Steelmaking、Metallurg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发表的文章和中国钢铁出口量的关系
张立峰用数据表明,过去十几年的中国钢铁业巨大发展是与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和经济建设的规模相对应的,此外,以下三个原因也非常重要,一是既快又新的技术创新;二是较低的人工成本;三是卓越的勤奋程度。中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和中国的大学紧密结合,很多技术攻关都是和大学教授和研究生们一起进行。这在欧美是非常少见的。由于若干原因,欧美钢铁企业的研发和大学的研发是隔离的。十几年来,中国钢铁工人的日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很多技术管理人员早晨7点就开始工作,晚上10点还在岗位上,这几乎是欧美1.5倍以上的勤奋度。所有的这些都是促进中国钢铁腾飞的原因。
在会后举行的记者采访过程中,张立峰谈到,中国钢铁出口欧美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目前,欧洲钢铁的发展受困于技术创新缓慢、人工成本偏高、员工勤奋度不足、环境保护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其竞争力持续下降。张立峰认为,欧盟与中国钢铁广泛合作是目前解决其困境的最佳方法。过去几年来,欧盟一直针对中国钢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与制裁,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发展前景。目前,欧盟需要换位思考,重新定位自己的优势,开展与中国合作的趋势迫在眉睫。张立峰特别给与会人员和记者们介绍说,由于盈利的困难,很多欧美的钢铁公司都缩小了其研发部门。美国某著名的钢铁公司过程冶金(Process Metallurgy)部门的研发人员仅仅剩下8个研究人员(烧结和炼铁3人、炼钢和连铸3人、轧钢2人)。但是,在中国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政府和钢铁工业的高投入研发已经显著提升了钢产品的质量。现在,中国国家各个部门(包括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和钢铁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因为企业效益的不好而减慢研发的步伐,反而是增加了投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更将针对高品质特殊钢的研发进行巨大的投入。
一位记者对张立峰提问“欧洲还能为中国钢铁和世界钢铁做些什么?”张立峰用日本相机的例子做了回答,日本的数字相机誉满全球,欧洲人也很喜欢。但是日本数字相机的镜头大多数是德国的蔡司技术。德国技术和日本技术的完美结合做出了让世界人民喜欢的产品。到目前为止,中国钢铁生产设备的制造水平还落后于欧洲,欧洲在过去十几年里为中国制造并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钢铁生产设备。例如,过去15年,仅连铸机一项中国就进口了120多台,其中国内新建的板坯连铸机的50%以上都是进口,主要来源是德国和意大利。中国进口这些设备也为欧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欧洲在冶金设备可以继续上对中国进行输出,张立峰教授把一现象称为“Made for China”。中国使用这些欧洲“Made for China”的先进冶金设备生产出来高质量、低成本的“Made in China”的钢铁产品,这将是欧洲和中国合作共赢的表现。
会议的结果取得了很大反响,奥地利5家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特别讨论了“Made for China”的概念。
部分奥地利报纸关于此次会议的报道
会议主席BrunoHribernik博士在会后给张立峰的邮件中说,“这次研讨会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您的演讲。您的演讲为会议取得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您的演讲使参会人员更好的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和未来。报纸上关于您演讲的报道也非常的正面”。(邮件英文原文是:We got a very good feedback about the ASMET Forum and especially regard your presentation. Your speech contributed very much to the success of the Forum 2016. Your speech support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got a better insight to the situation and trends in the Chinese steel industry.Also the reports in the newspaper and also regard your presentation were very positive.)
本次会议促进了中国与欧盟钢铁业内人士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双方在会议中开阔了视野、建立了良好的互信与合作的基础。展望未来,对钢铁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张立峰会后谈到,针对于最近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强烈批评,我们应该理性回应,不能只是一味争吵,要拿出数据、并能给予清晰的解释,这有利于让国际上更好的了解我们,也有利于我们改善自己的不足,使中国钢铁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图片:冶金学院)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