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

2016-11-28
单位(作者):科技史

2016年11月19-20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的近百位师生齐聚我校,共襄盛会。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1.png

2.png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李林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对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情况,提出在传统工学院校发展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李林教授认为,此次论坛为探讨研究生培养和校际学术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并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心、帮助北京科技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     

作为参会学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泽浩、台湾逢甲大学硕士研究生刘荣贵、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欢欢分别发言,感谢了论坛的邀请和款待,希望能在论坛上与各位师友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首先代表会议主办单位,简要介绍论坛的筹备过程。在随后的发言中,他希望学生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出来,各位老师的点评能够“刀刀见血”,为学生们提供犀利、高屋建瓴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为论坛发来贺词。他提到,本论坛是为有志于从事考古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搭建的平台,希望大家珍惜并努力,并殷切希望学子们能够永远不忘初衷,与五湖四海的学子相识、相知、交流和互动,能够在切磋中不断有所突破,开创中国考古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期两天的会议,有来自十七所高校的近五十位研究生进行汇报,涉及早期社会研究、先秦考古、石器研究、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美术考古、秦汉考古、隋唐宋元考古等多个议题,每组报告由专家进行点评。早期社会研究中,以色列和西南亚的考古研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借此鼓励青年学生拓展视野,不仅要了解中国的考古与历史,也应当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方面,一些新的研究角度也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如从动物粪便角度研究历史。同时,通过科技手段获取信息,结合传统考古学,解决考古问题的研究思路,得到专家的高度赞赏。秦汉考古方面,海昏侯出土竹书的研究工作扎实细致,通过对十几个字的解读,获取相关认识的研究方法,得到在场专家的认可。每组专家针对本组汇报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涉及选题、研究角度、研究方法、逻辑论证等多个方面。

20日下午,第六届论坛顺利闭幕,中国人民大学王晓琨副教授主持闭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刘未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坤龙副教授进行学术总结,分别就传统考古和科技考古的报告进行评述。刘未副教授谈到了选题方面重秦汉时期的倾向,同时有些选题过大,建议从个案分析,结合宏大背景进行研究。从内容上看,墓葬和器物研究较多,缺乏城市考古。强调研究应具有创新性,对考古新材料的解释应尽量避免研究的惰性。陈坤龙副教授对13个科技考古研究进行评述,赞扬了论坛报告中所体现出的以科技手段解决考古问题的意识。此次论坛评选出本届论坛10篇优秀论文。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强老师代表下届论坛主办方发言,欢迎大家参与下届论坛。

3.png

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中国考古学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届论坛议题涉及考古学、科技考古、美术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方面。历届论坛都邀请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总结和发言,他们高度赞扬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提升青年学生的学术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各位青年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要更加扎扎实实地走下去。此次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继续为各区域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考古学师生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青年学生是未来考古工作的主力军。在党中央关心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无疑为考古学的学科健康和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责编:董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