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岗位聘任工作体现出聘期工作业绩与“双一流”学科贡献度挂钩、激励约束导向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重要特色,很好地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穿始终的群众观点、百姓情怀,成为我校岗位聘任工作的范例之一。
“学科贡献度”导向鲜明。“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度是本次冶金学院岗位聘任工作的重要考察点,更是未来聘期的“人事指挥棒”。冶金学院的岗位聘任实施积分制的管理办法,既要考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量”的因素,也要考察高水平论文发表、高水平科研业绩、社会服务获奖等“质”的因素。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度大的教师,无论是具有教育教学的专长,还是在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抑或是教学科研并重的,学院都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聘任至JA2、JA1或者JT的高级岗位。聘任的激励信号非常鲜明,只要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度大的,都要给予有效的激励。
在未来聘期的工作任务认领中,围绕着如何保持和发扬优势学科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提升冶金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学院一方面列出学科建设“任务菜单”,另一方面与教授会、教代会积极沟通,鼓励全体教师列出目标任务的“个性化菜单”。这样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家积极想办法为学院发展、特别是冶金优势学科建设献计献策,积极贡献力量。学院明确表示,未来聘期只要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有重大贡献的,不问工作业绩“量”的多少,一律聘任至高级岗位。
“人文关怀”精神贯彻始终。在此次岗位聘任工作中,学院一方面以聘期业绩为重要参考,另一方面明确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对于历史上提出意见建议的以至于对学院决策曾公开表示反对意见的教师,学院都表示了明确的谅解、宽容的态度,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积极与有关教师沟通,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积极落实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对于历史上为学院、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老教师、老同志,特别是临近退休的,学院都给予适度的关照;对于青年教师,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与他们进行充分沟通,尽量达到他们的心理期望值;对于岗位聘任级别相对较低但是积极努力工作的教师,对于因为客观原因如家庭变故造成的经济困难状况的教师,学院积极利用学校人事调剂金的政策,积极给予补贴补助,令他们暖心。
总之,冶金学院既倡导“尊老”,又落实“爱幼”;既激励高层次拔尖人才,又体恤实际困难的基层群众;既关注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也关心实验中心、机关、学生口的同志;既体现了奖优罚劣的明确业绩导向,也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精神。工作不是“冷冰冰”、“硬梆梆”的,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充满感情,富有弹性,饱含“人情味”。正如李京社教授所说的,“作为一位老教师,在我所经历的历次岗位聘任工作中,这一次的学院岗位聘任工作是最有特点的,最用心的,最富有人情味的。”
扎实细致的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学院岗位聘任工作委员会的同志非常辛苦,他们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自从本学期岗位聘任工作启动以来,他们连续奋战,经常加班加点地核实教师的业绩,力争做到准确无误。他们与教师谈心谈话,保障A岗教师详谈一遍,全体教师与每人“通气”,非常详实地掌握了现实业绩信息、历史聘期状况、教师心理期望值等第一手信息。召开岗位聘任专题教代会2次;召开学术委员会岗位聘任专题咨询会1次;召开系所骨干会议4次;党委书记、院长、行政副院长亲自谈心谈话共达60余人次,可以说“敏感点”、“矛盾点”无一遗漏。以上的工作保障了岗位聘任工作的平稳顺利推进。截止到2020年1月3日,冶金学院出色完成了学校部署的岗位聘任各项工作,反映良好。
一位老教师在学院教代会后发信息给学院领导,她动情地说:“学院领导普惠全员、鼓励拔尖、不忘弱者的人文关怀精神,就像冬日的暖阳,使我倍感温暖,我的安全感、幸福感油然而升。”
在冶金学院党委的统揽协调下,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岗位聘任工作迅速而平稳地推进。学院党委引导下的岗位聘任工作体现出为民、爱民的人文情怀,也体现出鲜明的“双一流”学科贡献度导向,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精神在我校二级学院的深入落实和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