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学术期刊发展推进会召开

单位(作者):现代农学院时间:2025-08-18

北科大新闻网8月18日电(通讯员 曹静)为携手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挑战,学校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黑龙江大学、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于8月10日至14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主办第二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学术期刊发展推进会。本届大会邀请了我国现代农业与作物种业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13位中国两院院士、5位国际院士和96位知名专家作精彩报告,45位研究生通过短报告和墙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吸引800余人到场参会聆听、累计11万余人次线上观看并进行热烈讨论。

大会开幕式现场

张卫冬主持

在大会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大会主席武贵龙和黑龙江大学校长、大会主席王敬波分别致欢迎辞。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主席、大会主席翟虎渠,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付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宇辉,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宋亚伟,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尹胜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由学校副校长张卫冬主持。

武贵龙讲话

武贵龙在讲话中指出,本届大会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携手应对全球农业挑战、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务实举措。学校建校70余年来,始终传承“与国同行、科教兴邦”的红色基因,聚焦“国家所需、科大所能”,加快布局新农科建设,以全新姿态和更强担当融入农业强国建设的宏伟事业。他强调,生物育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芯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和企业加强合作,为培育更多“中国好种子”、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创刊启动仪式

大会举行了学校牵头创办的国际期刊Originality(中文名《原创》)创刊启动仪式。期刊主办单位负责人,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中国科协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张建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以及期刊共同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期刊咨询委员会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期刊执行主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刘爱丽,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迟宝旭,期刊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宋宝安、赵春江、邹学校、刘仲华、柏连阳、张献龙等共同为Originality期刊启动揭牌。

签约仪式

学校副校长彭庆红与刘永、张建华共同完成了Originality创刊签约,这不仅标志着一本以“原创”为核心使命的国际学术期刊正式扬帆起航,更凝聚了全球对“原创”精神和融合创新的共同追求。Originality作为国内机构主办、全球学者共建共享的高水平原创成果的一个重要发布平台,为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科技传播话语权注入了新动能。

在院士及特邀专家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陈剑平、宋宝安、赵春江、柏连阳、胡培松、刘仲华、邹学校、康振生、张献龙、张绍铃,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钱前,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黄季焜、河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马峙英、郑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李付广、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李承道以及学校现代农学院院长万向元等26位专家学者从生物育种、植物保护、园艺植物、微生物与健康、数字农业等多维度分享了最新前沿进展,并提出未来科研方向,引发与会代表热烈讨论。

彭庆红讲话

在全国农学院院长论坛上,彭庆红讲话指出,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农学院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及现代农学院期盼与全国兄弟农学院携手,提出“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人才培养协作、推动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等3项深化协同发展的行动倡议。随后,来自全国高校的13位涉农学院院长分别就聚力特色农业领域、科教融合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厚植工科特色的“现代农学院”建设等专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会院长专家聚焦于农业学科发展的关键议题,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为农业学科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

臧勇讲话

科技小院建设与研究生论坛上,学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臧勇讲话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发挥其在培养新型人才、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同时,他发出构建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生态的行动倡议。随后,5位涉农学院院长聚焦科技小院育人模式的核心成效,进行深入的实践经验分享与机制探讨;15位研究生代表分别围绕研究课题与科技小院实践成果,以精炼的短报告形式进行了学术研究汇报。

在生物育种+植物保护、园艺植物+育性与杂优等学术论坛版块,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与植物生物安全防控、园艺作物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育种应用等前沿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本次会议还特设了青年学者报告、作物智能育种与新品种审定政策特色专题报告版块,主题鲜明且极具针对性,聚焦关键科学问题,有效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育种及生产应用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了前沿科学发现向育种及生产实践的转化,并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显著强化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国际期刊发展推进会上,Cell Research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ence BulletinOriginalityThe Innovation等5位国际期刊相关负责人围绕期刊建设与成果传播展开分享,为学校主办的Originality期刊对标国际一流、加强沟通融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旗交接仪式

大会执行主席、组委会主任、现代农学院院长万向元在闭幕式上汇报了大会整体情况,总结了大会成效。最后举行了大会会旗交接仪式,并宣布第三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将于2026年在北京平谷举行。

本届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与生物育种协同创新体系向纵深推进。会议通过系统整合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需求,发挥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新农科”建设的驱动作用。学校现代农学院将进一步依托学校工科思维及优势,重构农业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范式,通过组织建制化科研团队贯通“实验室-田间-产业”创新链条,强化学校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科技支撑能力。同期举办的国际期刊发展推进会,结合Originality期刊的启动创刊,与诸多国际一流期刊同行,共同探讨了科技成果传播促进我国科技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让学术交流与成果传播形成闭环,为全球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和传播注入中国智慧、贡献北科力量。

(摄影:现代农学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