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校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带队赴秦安县开展系列美育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教学交流和文化帮扶的立体化布局,全面推动学校美育资源下沉基层,助力乡村教育与文化振兴,探索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启动仪式现场
4月11日,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启动仪式暨名家专场演出在秦安大剧院举办,活动由学校、中共秦安县委、秦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秦腔作为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艺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此次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学校致力于培养一批兼具传承、研究、传播能力的“复合型”表演人才,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景宏,秦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昊莹出席活动并讲话。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基层服务处处长陈移兵、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辛雪峰以及秦腔名家惠敏莉、袁丫丫等共同见证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人文社科处处长冯强主持,活动通过全国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21万人次在线观看。

孙景宏讲话
孙景宏表示,自2012年学校与秦安县建立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关系以来,学校积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全方位助力秦安县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学校依托北京高校美育研究会会长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北京、陕西和甘肃三地的高校院团和艺术研究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成功申报了《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将为秦腔的传承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贡献北科力量。

校人文乐团演奏《秦腔序曲》
演出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兼文法学院副院长、人文乐团常任指挥韩学周为本次活动创作的民乐合奏《秦腔序曲》中拉开序幕。该作品巧妙融合了传统秦腔韵味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以激昂的旋律和丰富的层次变化,生动展现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学校人文乐团的精彩演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高度评价。
4月12日,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青年教师石苇、王婧、朱玉洁受邀参加了“2025年甘肃秦安桃花开园仪式”。仪式上,石苇演唱了歌曲《龙文》,以古典韵味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王婧二胡演奏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悠扬的旋律与桃花盛开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朱玉洁现场挥毫泼墨,题写“桃源秦安”,为活动增添文化意蕴。整场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秦安县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
交流掠影
实践教学期间,学校美育实践教学团队深入秦安县安伏教育园区、王尹学区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并在秦安一中和秦安五中开展教学交流与招生宣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高校与地方中学的艺术教育联动。团队成员通过开展《国乐鉴赏》公开课、民族乐器现场展示与互动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学内涵,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本次美育实践教学及巡演活动,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推动美育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通过艺术实践、教学交流和文化帮扶,不仅为秦安县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体验,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未来,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探索高校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以艺术之光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北科力量。
(摄影: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