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学校举办第二届“钢铁脊梁向未来”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2024-05-21
单位(作者):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

为加快实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5月1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学校在天工大厦举办了第二届“钢铁脊梁向未来”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探讨大中小一体化科普教育发展新思路、新途径。

大会现场合影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田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10余所兄弟院校代表、20余所中小学校长、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副校长王鲁宁主持了大会。

舒华讲话

舒华在讲话中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和充分肯定。她指出,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树立大科普理念,积极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她强调,要用好校园主阵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打造科普主力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建好智慧教育大平台,加快推进科学普及数字化进程。她表示,以学校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科普基地,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着力探索高校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模式,赋能增效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她希望学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发共享更多优质科普资源,为高校科普工作贡献新的智慧,为我国科普工作打造优秀示范样本。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迫切需要提升科普能力,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她提出三点展望,一是汇聚社会各界之力,让科普的质量更高;二是把握时代发展之变,让科普的方式更新;三是回应人民群众之需,让科普的范围更广。

朱于国讲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家教育出版社,发展至今,已成为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今年人教社成功创办《中小学科学教育》期刊,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他表示,学校一直坚持发挥高校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举办名师讲坛、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氛围、提升创新本领,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为培养钢铁领域创新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做好新时代科学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要立足自身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进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突出协同育人,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格局,坚持守正创新,做好相关改革措施的衔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景宏讲话

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景宏指出,科普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始终将科普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他提到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高校引领中小学科普教育模式,努力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赋能增效,围绕科学教育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一是打造一批科学教育精品课程,二是创新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培养,三是强化大中小学科学教师交流互动,四是践行服务社会职责使命。他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持“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强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积极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教育模式,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势的互补发展,共同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为科普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集合并赋予以更强大的动力。最后他强调,研讨会以“钢铁脊梁向未来”为主题,既是对我校科普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对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的一次深入探讨,也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他希望通过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共同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文雯作主旨报告分享

秦春华作主旨报告分享

笪秋焱(DaDa)作主旨报告分享

王鲁宁作主旨报告分享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文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一粟光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笪秋焱(DaDa)、学校副校长王鲁宁分别围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知识价值观和教育观的转型”、“关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思考”、“跨界融合 共绘未来——跨学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设有两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主题是“科学教育加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科学教育》编辑部主任汤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成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地理高级教师武智涛、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校长敖雪丹、甘肃省秦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蔡自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方勇、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陶春、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校长黎勤、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第九中学校长贺小兵、学校SPQ科普实践团团长毛铭宏分别作了报告分享。

第二分会场围绕“大中衔接•共育栋才”主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河北安平志臻高级中学校长回世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秦蕾、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辉、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祥云、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洪复龙、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刘晓瑜、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旭、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主任陈森分别作了专题分享。随后,邯郸市第五中学、邯郸市弘文中学、河北正定中学、忻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治市第二中学、安徽省绩溪中学、安徽省无为中学、江西吉安一中、景德镇一中、九江第一中学等优质生源校的校长或相关负责人围绕“拔尖人才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进行了交流研讨。

参观前沿院

会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就新时代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最后,代表们参观了学校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次研讨会由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招生就业处、基础教育管理中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志新学校共同承办,由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副主任赵姗姗、基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柯红岩、教务处副处长宋洪庆、招生办公室主任王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志新学校党委书记王世东分别主持了会议。

(摄影:自然中心)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