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大讲堂开讲:著名学者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的三种模式”

2013-04-23
单位(作者):文法学院

2013年4月22日下午2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康之应邀到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为广大师生讲授题为“社会治理的三种模式”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针对的是全体MPA学员,但也吸引了众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冯英,文法学院副院长黄家亮,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汪淑珍、讲师杨志云等教师。

张康之教授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和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为文法学院的广大师生讲述了与社会治理相关的“人类三大基本行为模式”——斗争、竞争、合作。张教授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人类的行为有模式化,在人类的历史上有模式可循,他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阶段,总结出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人类三大基本行为模式分别是斗争、竞争和合作。

张教授主张“斗争”是农业社会中人类的主要行为模式,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斗争。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的生存、发展面对着严峻的自然环境,人们总是追求征服自然、繁衍后代;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有关系的组织产生之后,人与人之间斗争成为农业社会斗争的重要内容。张教授以诸子百家为例,说明我国农业社会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主要内容,进而说明“斗争”这一基本行为模式。他列举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认为这体现了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统治服从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道家思想难以成为治理国家的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确立了等级和制度的重要地位,使得既有制度又有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有效缓解甚至是消解了这种斗争模式,使斗争模式成为一种可以忍受、并以暴力循环的方式可以延续下来的模式。它使处在农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熟人社会”产生了共同的生活习惯、思维,甚至是共同的理念。同时对比欧洲古代社会缺乏约束、制度和规范的社会现实,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以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出现在欧洲大陆,导致暴力冲突和四分五裂。

张教授认为这种农业社会下“斗争”的行为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特定时期,强弱力量对比分明,能够使用斗争的方式快速解决问题,实现社会秩序的重建;但也存在重大的消极作用,斗争会导致暴力冲突,以残酷的、破坏性的方式摧毁人类文明,因此处在斗争中的欧洲人强烈渴望结束斗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种新型的工业化社会和与之对应的人类行为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熟人社会”逐步演变成“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斗争虽是人们的基本行为模式,但斗争并不残酷也不会产生剧烈影响,也有约束斗争的文化和模式,但陌生人社会却可能使斗争的破坏性扩大百倍,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和规则来取代,“竞争”在形式和实质上改变了斗争的模式,成为工业社会人类基本行为模式。张教授借用吉登斯的“脱域化”概念,解释随着人员和财、物的流动化,人们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虽在陌生人社会,却往往有意或无意闯入各种竞争之中。受社会、制度、文化等综合作用的影响,人类被“结构化”到竞争体系中,虽有不竞争的意愿却难以转化为行为,而竞争也真实地赋予了社会以活力和进步。张教授进而指出,“竞争”不同于“斗争”,建立在平等的起点和基础上,这种平等又是法律设定、政治文化赋予的,因此在工业社会下的竞争是受鼓励的,是存在于法治的框架下的,竞争成为一种基本的行为模式。

张教授认为,竞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但竞争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竞争中的幸福感逐渐降低,人们疲惫地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竞争难以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近代工业社会下的竞争建立在一种低复杂性、低不确定性状态下,张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工业化过程中陌生人社会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张教授解释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西方国家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在工业社会下形成的竞争模式遇到一种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的状态,竞争行为在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平台下把人类社会推入风险社会和危机频发的生活环境中,因此需要构建新的行为模式适应社会变化。张教授主张,当社会具有感性色彩时,“斗争”是普遍的行为模式;当社会进入理性阶段后,行为方式发生在个人主义前提下的“竞争”模式;而随着后工业社会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状态的发展,个人在消逝,个体主义在消逝,人类社会演变成共生、共在的整体,在这种状态下人类的共生、共在将成为取代竞争的基本取向,“合作”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模式。

张康之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解释了与社会治理相关的“人类三大基本行为模式”。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仔细聆听、高度专注并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讲座结尾阶段,张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解释了同学们关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主体地位等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并呼吁同学们多多关注人类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很多同学均表示期待张教授下一次的讲座,期待更多的知名学者来我校、我院与广大师生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