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中央面向全国高校启动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四进”即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四信”即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校团委立足于以“四进”为基本手段、以“四信”和“四可”为核心目标,着眼于解决好如何进、进什么和怎样确保实效性这三个关键问题,致力于以点带面、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水平。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融入”,以“四进四信”活动统揽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将“四进四信”全面、深刻、持久地融入到理念树立、课堂打造和文化培育之中。
一、凝聚共识,将“四进四信”活动融入三个理念
“四信”是信仰、信念、信任、信赖,而在推进“四进四信”工作中应该有三信:即信心、信誉和信用。
一是坚持系统性认识,统筹战略全局,提升工作信心。“四进四信”活动是将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要坚持运用联系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将这项活动纳入全团的工作全局中去考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创新优势,融合组织化思维、市场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校团委制定了全年的思想引领工作方案,明确以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为主线、以“四进四信”活动为统揽,加强统一思想、工作整合、资源倾斜,以坚定的信心推动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是坚持科学性设计,打造过硬品牌,提升工作信誉。“四进四信”活动是具有内在严谨结构和周密逻辑的科学化工作项目,要以符合青年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规律为标准,坚持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的原则开展工作设计,围绕提升育人性、内涵性、启发性和普遍性四个标准,形成一批有声势、有特色、有口碑的活动品牌,提升工作的美誉度,让青年学生自觉自愿参与进来。

三是坚持实效性导向,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工作信用。“四进四信”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面子工程”,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每一名青年学生身上,让他们在接受教育之后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从而在学生中形成长期的信用关系。因此,要在坚定工作信心、提升品牌信誉的基础上,追求长效和稳定,要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在学生中形成期待,赢得青年学生的真心信任。
二、创新载体,将“四进四信”活动融入三个课堂
一是推动团课纳入第一课堂。运用组织化思维,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将团课与《形势政策课》紧密结合解读总书记讲话内涵。目前,学校《形势政策课》已经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系列课程,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清华大学肖贵清等专家学者从科技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角度解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全面的理论认知。正在筹划设计开始社会工作概论课,将团课纳入学校的选修课程体系,按照第一课堂的要求规范设计团课内容,要求团学干部必修,做到团课的质量和效果“有保障”。
二是创新团日第二课堂主阵地。积极运用市场化思维导向,设计团学活动,面向全体团支部开展“我的大学与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该项活动自2011年开始举办,已经成为学生喜爱的共青团工作项目之一,形成了品牌。活动结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级分别开展解读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探究、创新创业、毕业感恩等主题团日活动,提升思想性、育人性和实效性,让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思想、入文化主流、变实践自觉。其中,本科2014级学生开展的“解读大学,争做四可青年”主题团日活动,举办600余场次各类活动,形成近3000篇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400余个“梦想秀”原创文艺作品和20余部原创微电影、微视频。

三是占领网络第三课堂主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开展网络新媒体教育引导。基于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无边界、自由更多元、随时全天候、个性重体验”的特点,如网络教育功能发挥不好,容易产生副作用,导致学生“思想畏缩、情感畏缩、甚至肌肉萎缩”。作为团中央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创新试点单位,校团委坚持机构统筹、广布渠道、深挖内容、齐配队伍。首先,在内容供给上,既“直奔主题”更“引人入胜”,依托“北科大青年”微信、微博等七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开辟“满井时评”专栏,约请思政课教师、团干部、学生骨干围绕“四进四信”主题撰写专题评论20余篇,使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化为可亲、可感、可学的鲜活素材,确保同学们对共青团发出的文章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发起#学习天天见#话题,主动凝聚学生自有媒体,提升其与主流媒体的关联度,形成聚合引领效应。例如,时评文章《我读富强:星辰大海路,唯我“种花家”》,以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网络文学、漫画作品切入,戳中青年“泪点”、引发学生共鸣,提出三条鲜明观点:“富强”之基,富而不奢;“富强”之本,强而不霸;“富强”之道,正而不邪,很好地把握住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兴奋点”,使文章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和分享转载。其次,在方法运用上,既“大张旗鼓”更“润物无声”。自主设计开发了深受全校师生喜爱的动漫形象“北科小博士”,聘任其为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形象大使,以生动鲜活的时尚语言体和妙趣横生的卡通形象传播总书记讲话精神,形成了《小博士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博士哥哥说“四进四信”》等50余幅系列动漫画和《小博士看网络》等3部视频作品,网上点击分享量达到4万余次。例如,小博士网络文明《新三字经》中的“网之初,性本善,互联网,你我连。讲法治,守规范,严自律,守底线。树正气,向上善,价值观,入心田。遇思潮,自研判,勇发声,斥极端。志愿者,肩并肩,勤磨拳,敢亮剑。”已经成为大学生中朗朗上口的网络文明公约。积极鼓励学生创作MV、微电影作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加入“青春微记录”必修环节,涌现出了以荣获国际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节最佳导演奖的《粉笔印》、荣获全国微电影大赛十佳作品《导盲犬的告白》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作品。最后,在队伍建设上,既“骨干茁壮”更“全面开花”。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网络宣传员队伍的思想之“源”,网上创作深度理论文章,将团干部、辅导员作为网络宣传员队伍的通达之“渠”,线上线下结合创作并传播正能量内容(两名辅导员分别荣获全国十佳博客、百篇博文称号),将学生网络达人作为奔腾之“流”,重点加强舆论引导,将广大网络文明志愿者和宣传员作为浩瀚之“海”,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为新推动,并给予志愿服务工时保障,切实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大学生争当“网络志愿者”,对讲话精神共同学习、解读、“点赞”、分享,自觉做到把“勤学”作为生活习惯、把“修德”作为自觉追求、把“明辨”作为人生智慧、把“笃实”作为人生信条,汇聚起强大的网络青春力量,将总书记讲话精神分层分类转化为深刻而生动的解读,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深度认知。

三、挖掘内涵,将“四进四信”活动融入三个文化
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融入“校史文化”。积极培育“北科梦工厂”,创作文化育人精品,将落实“四进四信”与展现学校思想灵魂相统一,以原创吸引心灵、以质量触动心灵、以真情感染心灵,以文化挖掘促动文化唤醒的教育功能。校团委先后创作排演了大型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组织本科新生和毕业生团支部集体观看现场版或录制视频放映,引发强烈反响。话剧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北科大青年矢志不渝、以身报国的精神内核,将中国梦、北科梦、青春梦串联在一起,荣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
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引航“励志文化”。在校长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励志人物”、“校园十佳”等评优体系中积极倡导练好习近平总书记八字真经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将其作为首要考核标准,开展学生党员先锋引领计划、“励志计划”精英人才培养等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与“修德”的要求实实在在落入激励青年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将已经毕业的校长奖章获得者和励志计划成员邀请回母校,举办青年励志TED演讲,引领学校励志风向。
三是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装点“公益文化”。公益文化和志愿精神充满正能量,彰显着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校团委联合中非民间商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北京市学联等开展“全球零艾滋”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发起并参与“爱加艾减67公益防治艾滋病行动”,带动影响身边67个人捐赠6.7或67或670元人民币,关注和支持艾滋病防治公益事业,目前已募集公益善款上万元。5月4日,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莅临学校参加“全球零艾滋 青年在行动”首都高校五四青年节主题公益活动并与北科大学生对话交流,为学生代表颁发公益行动“校园先行者”纪念证书,引发全校学生积极响应,积聚起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