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国家与国际组织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问题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近四年以来,沿线国家合作稳步推进,各项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我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建设,从志愿者服务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色,在国家顶层战略的支持下,彰显了学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决心和能力。
志愿服务,北科人的微笑绽放高峰论坛
5月18日凌晨1:30,机场贵宾室志愿者送完最后一班飞机,从机场返回学校。至此,我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落下帷幕。我校志愿者经历选拔、面试、培训、演练、出征、上岗,实际参与活动86天,上岗总人次714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4788.5小时。
服务期间,100名志愿者将培训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践行我校志愿者“百分奉献、百分精彩”的口号,将“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志愿精神贯彻始终,用自己的爱心与微笑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志愿者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志愿者,他们以微笑的力量传递着奉献的激情,在微笑中淡忘志愿活动中的苦与累,铭记的是欢笑与收获的一声又一声感谢。在实践中,他们坚守在服务岗位一线,努力践行当今青年人优秀的品质,彰显北科大志愿者风采。
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的号召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青山园区的建设工作。青山园区是鼎信集团与印尼苏拉威西矿业投资有限公司(SMI)合作投资建设的。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被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确认为中国标志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印尼系列商务协议中,由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总统苏西洛亲自见证签约的第一个海外实质启动的大型项目。到2017年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可达40-5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约12000个,以实际效果提升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声望。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是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全资单位,是国内领先的热连轧板带钢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商,并持续向国内一半以上新建和改建的宽幅热轧板带生产线提供了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鼎信集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也随鼎信集团一起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大潮中。目前团队成员已开赴印尼青山园区,开始了热连轧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在为园区四期工程的关键项目“年产200万吨1780mm不锈钢热轧带卷”工程的尽快投产而努力,这也开创我国热连轧宽带钢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首次海外输出。
文化交流,促进了解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推出的“丝路话语”特别节目中,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阿力夫、泰国籍硕士研究生陶春宁和坦桑尼亚籍硕士研究生马朗格、韩丽四位我校国际学生,连续三天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说出他们自己心中的“丝路话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哈萨克斯坦籍硕士研究生鲁斯兰坚持八年献血的暖心故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俄罗斯籍硕士研究生克妮娅表示,因为“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为既懂俄语又懂专业的国际学生创造了很多机会。来自泰国的硕士研究生陶春宁畅想了“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交通便捷化,她说有越来越多泰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一带一路”战略为来中国留学的泰国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泰国引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罗马尼亚的汉语进修生布大柳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国际学生、也为中东欧国家带去了便利,将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促进外国和中国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方面的共赢。
论坛期间,学校留学生中心还举办了“一带一路”主题征文活动,受到了国际学生积极响应,他们用真情实感,用文字讲述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精彩故事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变化和机遇,畅想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期盼,征文活动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也更加理解“一带一路”战略。
当前,学校有来自4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87名国际学生在校学习,占国际学生总人数的54.7%。留学生中心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来华留学教育和国际学生的影响,积极开展教育拓展活动,增强国际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分享“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为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贡献力量。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