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第十四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审答辩会落幕

2018-11-30
单位(作者):学生工作部

11月30日下午,我校第十四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审答辩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学生工作部部长盛佳伟、研究生院副院长姚志浩、国际学生中心副主任李宝铭、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聪及来自各单位的16名专家教授担任评委,来自12个单位的20名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候选人参加了答辩。

21b6651be88cc458acd2779b8a4ee624.jpg

马聪首先介绍了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选的背景及前期工作。十佳学术之星评选是我校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研究生中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对激励研究生求实鼎新、树立学术典型、助力科研创新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本届“十佳”评选自启动以来,经过个人申报、各单位评选公示,共产生学院学术之星100名,其中40名推荐的候选人进入了终审环节,经通信评审和答辩评审产生出20名“十佳”候选人参加最终答辩。

7580f32458d61438d11b24ace306d499.jpg

随后,20名十佳候选人展开激烈的答辩角逐,他们从自己的科研经历、学术成果、求学感悟等方面进行生动展示,并与评委互动交流,在比拼科研实力的同时,也呈现出我校研究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来自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钱鸿昌,他讲述了自己在多重自修复智能防腐涂层方向的研究经历及收获,其博士期间共获奖5项,其中一项为欧洲腐蚀大会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奖);来自于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3号选手王帅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SCI,总的影响因子高于100,单篇达21.95。来自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6号选手雷智锋首次发现有序间隙原子复合体,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来自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7号选手魏光升同学,发表SCI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申请专利22项,授权13项,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一项;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4号选手陈晓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达60;来自外国语学院的19号选手乌楠同学,在工作7年之后毅然选择充实自己,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选手们自信沉稳的答辩风采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校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必将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导向作用。

张建良、吴春京等对同学们的实力和努力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对我们广大学子提出了建议和期望。希望通过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选,不断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力,取得更多学术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最终,现场产生了本届十佳学术之星与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各10人。

拟获十佳学术之星名单

选 手    指导教师        学院、培养单位

雷智锋    吕昭平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 帅    焦树强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 晓    王 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子佳    赵海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钱鸿昌    杜翠薇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王 伟    马万彪        数理学院

底巴罗    王 戈        国际学生中心

魏光升    朱 荣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王雪梅    李子富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守恒    王维才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拟获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名单

选 手    指导教师        学院、培养单位

曹 宇    张学记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李战雨    李建玲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欧 力    李子富        国际学生中心

刘仕元    周国治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赵 鸣    夏志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仲禹    易红宏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吴华林    张 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 诚    张晓彤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乌 楠    张敬源        外国语学院

马 亮    彭开香        自动化学院

(责编:郝慧鹏、邢华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