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在热科学与能源工程领域开展前沿研究爱岗敬业,立德树人获得“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教书育人榜样称号他就是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夏德宏教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先进事迹。
夏德宏,男,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长期从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能源与资源的有序转化与高效利用、非线性热科学理论与应用等研究,完成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3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3项,为促进我国流程工业的节能减排和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专注,精进不休彰显师者风采
夏德宏教授长期从事工业节能减碳技术、能源与资源的有序转化与高效利用、非线性热科学理论与应用等研究。近年来,带领团队持续聚焦冶金、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节能、降碳等关键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在工业节能与系统能效提升、碳中和方法与工业低碳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完成了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50余项;参与国家2035能源领域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利用与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的项目执行状况跟踪和绩效评估,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夏德宏教授从教四十载,以师者身份为荣,以耕耘教坛为己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竭心尽力,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科研方面,围绕“四个面向”致力于流程工业节能降碳原创性技术开发应用,同时参与国家能源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科技发展预测、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写,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在担任热能工程系副主任到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主持了 3 次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标准,逐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环节进行优化,为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他还承担多项教育部、北京市级的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其中,他参与完成的教育部的教改项目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被全国高校相关专业普遍采用。
桃李不言自成蹊躬耕教坛流芳菲
夏德宏教授始终把 “爱生如子” 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爱为师,悟育人之道。他尊重学生的特质与差异,因材施教,致力于唤醒学生的潜力。在他看来,教师的任务就如同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的灵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培养方案,无论是天资聪慧的学生,还是资质平平甚至存在某些缺陷的学生,他都不曾忽视,数十年来始终如一。课堂上,他独创 “舞台剧” 教学法,将传统的灌输式讲学平台转变为师生共同 “参演的舞台”,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活泼愉快,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课堂下,他每年主动担任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学科竞赛,助力学生挖掘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养。学生毕业后,他依然对学生跟踪培养,成为学生的终生导师,对于工作多年后遇到困难向他求教的学生,他总是有求必应、悉心关照,竭尽所能为学生的发展操心操劳。
不忘初心以德释教体现为师之道
在三十余年的教学历程中,夏德宏对教师的定义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眼中的高人、贤人和亲人。他以博学广闻和高瞻远瞩的 “高人” 姿态,用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不断闪烁思想的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实现 “用智慧唤醒智慧”;他以修身养德的 “贤人” 标准,为人师表,通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自觉提升德行品质,完成 “以修养促进修养”;他以坦诚相待的 “亲人” 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真心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选择,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达成 “凭信任换取信任”,这便是他的为师之道,也是他育人的哲学与职业素养。
创新教学活力尽显筑精彩舞台
夏德宏教授先后承担了 “工程流体力学”“热工过程及设备”“液压流体力学”“冶金过程热物理” 等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他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建设的 “工程流体力学” 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热工过程及设备” 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积极性,他独创出 “舞台剧” 式课堂教学法。上课前,他如同编剧一般编写课堂 “剧本”,制作分场的 “脚本”,力求用生动简练的方式在有限时间内讲清楚知识点,让学生理顺逻辑、理解重点,还会巧妙地引用当前热点和时效问题来引出课程,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授课时,他化身台上的 “主演”,以自信得体的姿态和精炼幽默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开展教学,同时又充当课堂教学的 “导演”,根据人的精神注意力强度随时间成 “M” 形分布的特点,将重难点知识放在学生注意力的高峰处讲授,在注意力低谷时则通过宣讲有逻辑、有起伏、有收获的故事,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引导学生 “参演”,将单一的课堂打造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舞台;下课后,他成为 “演出效果” 的 “监制”,精心设计能够训练学生能力的作业,既有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练习,也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