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记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陈飞武
1995年陈飞武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到日本和美国深造,2004年2月回国,在北京科技大学开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几十年,陈飞武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飞武在开壳层微扰理论、多参考态微扰理论、波函数分析以及表面物理化学等领域取得成绩。他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组织、参加了20余次学术会议,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和北京科技大学422人才基金等项目。
他编著的《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一书已成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研究生以及大学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2016年他编写了《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理论与计算化学》第五章“微扰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7年,陈飞武课题组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上发表的论文Multiwfn: A Multifunctional Wavefunction Analyzer. 高居2007-2016年我国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第8位,累计被引次数超过2500次,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陈飞武不仅对自己的科研事业保持极高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更是严格要求、尽心尽力,他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在指导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从选题到实验方案设计,从论文的写作格式到答辩时的结构布局,都仔细过问,坚持每周与学生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开拓学生的科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陈飞武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40余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的中流砥柱。
除科研外,陈飞武还长期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工作,不仅为化学系学生开设了《物理化学》AI和AII、《物理学学实验》和《魅力化学》等课程,还为数理学院理科实验班学生开设64学时的《物理化学》BI等本科生课程。此外,他还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开设《现代化学进展》和《群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坚持“授人以渔”的引导式教学方式。结合部分学生“基础扎实但创新性不足”的特点,提出物理化学的研究式教学方法,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陈飞武在《大学化学》发表教学文章5篇。2015年他主讲的“物理化学A”课程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第2批研究型示范课程。2017年6月在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八届“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的评选中陈飞武荣获专业课优秀教师,他还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
尽管硕果累累,但是陈飞武始终谦逊,前路漫漫,不敢懈怠,唯有不断努力,积极进取。